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问题导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10-29  发稿编辑:韩春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实现;第二步目标是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这在20世纪末也已经实现;第三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全面对接,是继往开来的关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经济日报11月8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抓住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这两个重点,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努力,付出行动,抓住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基层群众中困难群众的数量,家庭状况,收入来源等基本信息,建立起困难群众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要抓住重点对象,补足发展短板。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因为缺乏技术贫困的群众,基层党员干部要根据当地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困难群众找到脱贫的门路。对于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也要帮助找准疾病的原因,为他们提供医疗方面的帮助。对于因残致贫和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致贫的群众,要进行资金方面的救助,帮助其改善生活条件。

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同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等。必须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查找差距,切实对症下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才能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胡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