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一些干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特别是碰上重要的工作、棘手的工作,喜欢给群众“许愿”“承诺”。然却是“干打雷、不下雨”,只“许愿”不“还愿”,只承诺,不践诺。群众对这种“许空愿”颇有微词。究其因,一些干部如是说:基层工作复杂,有些工作又是上面的硬性规定,非完成不可。然做起来牵涉到方方面面,与群众的利益缠绕交织,群众思想不通,做起来相当困难。为了能够完成工作,只好行权宜之计,顺着群众的意愿予以“嘴巴上的甜头”,先把应急的工作做了、任务完成了。至于后面怎么处理,再说。而群众则认为,政府都“红口白牙说白话”,许“干愿”、放“空炮”,以后谁还敢相信!(人民网2018年8月27日)
“为官不为”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干部的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发生了扭曲、出了问题。所以,要挖掉“为官不为”的病根就必须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领导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和对待,树立、增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真正确立起与公职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操守。党员干部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克服贪占心理。党员干部必须严守党的纪律,不能牟取规定以外的特殊利益,不能牟取规定以外的特殊利益,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理应不贪吃不贪钱财、不贪享乐、不贪名利地位、不贪钱财、不贪享乐、不贪名利地位,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要注重干部业务培训,提升干部干事本领。治“为官不为”要注重提升干部能力素质,解决不能为的短板。对于能力的不足和不适应,要通过强化党员干部业务学习培训、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补足能力上的不足和短板。通过学习培训,解决部分干部能力层面上的“不会为”。要树立干部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是意识,并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量身定做各类专业培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本领。要强化绩效考核,要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到人,促使干部守好“责任田”;明确干部“为”的指标并进行科学量化,不能量化的应分等级。区分党政干部和一般公务人员,区分党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区分乡镇和街道,区分经济发展部门和执法服务类部门,针对不同的部门、岗位和干部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标准,提高考核体系的针对性。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总体要求,针对干部的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影响因素,合理设定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及时发现“为官不为”问题,及时通报和查处“为官不为”问题,以惩处问责让干部心存戒惧,构建干部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文/子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