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是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作出的重要布署。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紧盯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坚决惩治“蝇贪”,守护贫困群众“奶酪”。广西、甘肃、新疆等地通过建立完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直查直办机制,直查快办一批扶贫领域“蝇贪”问题,形成有力震慑。(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8月20日)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一旦公共权力部门化、政府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一切有权力的群体都会滥用权力,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福利。”因此笔者认为,基层权力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开与便民。
按照“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将领导分工、干部任用选拔、重大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重大事件处置、大额资金使用及移民补偿安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分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落实情况、机关效能明察暗访结果、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标准、办事流程、服务禁令、投诉渠道等一一公开。同时,各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将农村“三资”管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等及时公布出来,方便群众查询,力求所有公开事项都落实到群众关注点上。坚持与构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相结合。以“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拓展服务,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打造“阳光便民服务超市”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做到“四公开、三服务”,即农村“三资”管理公开到项,民生工程公开到人,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公开到户,“四重一大”全过程公开;大力提倡延时服务,积极开展预约服务,真正做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触摸屏上点一点,政务、村务都清楚,政策补贴全知道。
纪检监察机关要创新发现问题线索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能力,让“蝇贪”无处可逃。可以通过主动“下访”的方式,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收集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线索;通过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线索;同时要对问题进行核查,做到严查快办,切实维护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守职责定位,把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责任摆在突出位置,对失职失责者,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对不担当、乱作为、失职失责等问题严肃追责,并对典型案例及时进行通报曝光。(文/胡开适)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