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因地制宜推进“立体攻坚”扶贫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7-10  发稿编辑:韩春梅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诗句写出了上世纪静宁民生的真实写照。从1986年被确定为国扶贫困县开始,静宁就展开了一场历时30多年的反贫困专项斗争。随着扶贫开发的纵深推进,漫山遍野的苹果树让迈入新世纪的静宁人渐渐过上了色彩斑斓的新生活。与此同时,全县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苹果”和“教育”两张含金量颇高的名片就是静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就的明证。(人民网甘肃频道2018年7月6日)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要实现精准扶贫,就离不开党员干部多下基层,多了解基层情况,摸清贫困原因,找准脱贫方案,为基层贫困群众出谋划策,送去必要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基层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多深入基层,要从摸清情况,找准思路入手。深入基层摸清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习总书记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工”。面对基层的困难群众,在认真摸排他们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找准不同的扶贫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让扶贫工作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层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时首先要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基层一线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找准思路就是要认真思考找准扶贫工作的正确方法。(文/子萱)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