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将坚持好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开创的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制度,不断为“三农”工作注入强大活力。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省已有上万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第一线的基础上,每年再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开展科技扶贫、精准扶贫。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入股等形式,与农民和专业合作社、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深入实施下派村支书制度。在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1.8万多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党建基础“双薄弱”村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扶持”制度,推动驻村干部 “带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机制、找好一条路子、打好一个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18年4月4日)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党支部是农村发展的龙头、基层稳定的关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把手”,就是这个村发展的“掌舵人”,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方百姓的福祉,需要积极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怎么样才能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呢?笔者认为,一是严格选拔程序。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拟定选配方案、规定任职条件、资格审查、组织推荐、正式选举、审批结果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二是坚持广泛听取民意原则。紧紧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明确规定每个村社区在进行民主推选、评议环节中,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推选,坚持把基层党委的意愿和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推选出最优最强的党支部书记和连队干部。三是公开透明。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配备的原则。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年终考评、现实表现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按权重比例对在岗干部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分值择优选聘,选出素质过硬,群众信任的好干部,推动村干部 “带好班子、建好机制、找好路子、打好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文/子萱)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