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项解决农产品“卖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的新举措。“农超对接”既可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又可以稳定农民的“菜园子”,还能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受到了广大农户和商家的欢迎和推崇,也是安州区近几年民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项目+基地 推进“菜园子”规模发展
小菜篮,大民生。安州区一直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抓手,通过走产业化推进,集群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科技化提升,社会化服务之路,真正把“小菜”工程列为承载百姓民生冷暖的十大民心工程之一。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16年安州区生产销售蔬菜23万吨,除保障本区43万城乡和周边地区人口的蔬菜供应外,还配送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仅蔬菜种植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15元,一些蔬菜主产乡镇蔬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蔬菜产业在安州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
安州区立足于低、中、高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蔬菜种植,制定蔬菜种植发展战略,确保蔬菜产业常年均衡供应。在海拔400至600米的塔水、花荄、黄土等乡镇,建设低坝早熟菜区,主要种植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在海拔600至800米的秀水、清泉、宝林、迎新等乡镇,建设中晚熟菜区,主要以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种植叶菜类蔬菜,大春以种植水稻为主,小春以种植蔬菜为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川、千佛等乡镇,建设春延后和早秋蔬菜区,主要以种植白菜、萝卜、根菜类蔬菜为主。同时,大力实施城区近郊、高山乡镇“两圈”战略,保障城乡“菜篮子”供应。即城区近郊“一圈”,建设集城区供应、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郊蔬菜圈;高山乡镇“一圈”,建设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高山蔬菜圈。秀水镇牌坊村李老伯摸准市场行情,种植收益大幅提升,还高兴地编了顺口溜——“这个地里就是怪,一年四季都有菜,想吃啥菜有啥菜,开心挣钱真不耐!”
安州蔬菜效益好,得益于上面的好政策。近几年,安州区抢抓四川省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等项目扶持契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帮着业主修水池、建泵房、新修田间便道、硬化公路、建大棚。“十二五”期间,我区以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为依托,着力引进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通过集中规模流转土地的方式,在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建设1-2个高标准的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全区已在永河、迎新、秀水、黄土、清泉等乡镇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0余个。同时,通过发挥大户示范作用,采取“业主大户、大户促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农户+超市 搭建销售“直通车”
家住广厦小区的张菊英养成了新的买菜习惯。她不再总往菜市场跑,而是每天一早去附近的好农国际生鲜体验店,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超市的菜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蔬菜新鲜、购物环境又好,还不会缺斤少两,最重要的是每个品种都会进行安全检测,让市民买的放心,吃的安心”。据该超市店长介绍,好农国际生鲜体验店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农超对接”,对接主要集中在粮食、水果及时令蔬菜等上百个品种。
这只是安州区实施“农超对接”的一个缩影。
从2012年开始,安州区大力推行“农超对接”供销模式,通过基地采摘、配送中心、快速监测体系和农产品品牌建设,采取引导、搭台、服务等有效措施,破解农民“卖贱”、百姓“买贵”难题,努力搭建起一条农产品进城的“直通车”。“圣吉康”牌鸡蛋以超市、社区直营店为载体,在与成都老邻居超市合作的同时,新增成都红艳超市、成都红旗连锁超市;森泰农业“好农”牌系列鸡蛋、拓普果业无花果系列产品、谷雨绿色食品等一大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已进入绵阳百盛大都会等超市;盛玛特、东兴超市、贵翔超市,通过直接采购、实施订单农业,硬是把生鲜产品损耗降至3%左右,把生鲜经营的毛利率提高到16%。近两年,安州区已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超对接活动4场(次),达成农产品采购协议26单,签约金额480余万元。此外,我区还充分利用上级财政发展农村经济政策,支持5万吨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3个项目建设,获补资金400万元;集合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生鲜体验店项目5个。
借力“互联网+”,安州区创新发展网上选购、入户配送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魔芋园”、“邮乐购”、“好农网”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举办农网对接现场会,广开农产品上行渠道;重点培育“魔力科技”魔芋、“哈农宝”无花果、“娇典”青花椒、“壮源贡呈”生态鸡、“好农”鸡蛋、“川油王”菜籽油、“椒吱”调味品等特色优势网销品牌;2016年“双11”“好农”精品土鸡蛋在天猫(商城)官方推出大型“屯啦”活动(全国生鲜类仅此好农一家),仅仅两天时间就实现销售额近265万元;易田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绵阳鑫罡实业公司、云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长青树蔬菜、永成蔬菜种植、森泰养鸡、拓普果业等20余家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新建立“垂直B2C”生鲜经营模式,开展同城配送、生鲜体验服务,用户通过手机APP、企业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下单,让更新鲜、更便宜的生鲜蔬菜直接摆上安州市民的餐桌。
目前,“农超对接”已在安州全面展开,对接的规模和质量稳步上升,对接的企业越来越多,对接的品种不断增加,对接的方式不断创新。“产销对接活动既为我们这样的生产企业拓宽了销路,同时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新鲜农产品,实现了供需双方互利共赢。”好农国际物流中心负责人徐涛介绍说。
政策+扶持 创优对接发展环境
安州区召开了“农超对接”专项发展工作会,制定了“农超对接”实施方案,明确了“农超对接”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鼓励大型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增加生鲜农产品经营面积和门店数量,加大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力争培育一批“农超对接”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推进流通环节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向农业农村延伸,鼓励超市与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产销一体化道路,推动农商共同发展。
区级各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整体合力。区商旅局根据省、市、区有关“农超对接”政策,制定了推进“农超对接”的工作举措,为农业合作社、农户与超市“联姻”搭建平台,减少中间环节,让利消费者;区农业局、供销联社、发改局、食药工质局、交通局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全力确保“农超对接”“菜篮子”工程高效有序推进。
为优化营销环境,保护客商利益,确保农民增收,安州区开通了优势农产品“绿色通道”,规定入境农产品运输车辆一卡通;区农业局的动物检疫和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坚持24小时值班,随到随办,方便客商;各乡镇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了专(兼)职监管检测人员,为维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筑牢了一道保护屏障。
与此同时,安州区积极组织益昌粉丝、拓普果业、万鑫食品、张包蛋等食品加工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参加全省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暨农产品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会,“绵阳造”•特色农产品展销馆招商对接会,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暨农民合作社与农资供应商、农产品采购商对接会,西博会等大型展会均取得显著成效。
除做优“农超对接”外,在实践中安州区还积极探索出“农餐”、“农校”、“农企”等对接模式,特别是“农校对接”、“农餐对接”成效显著。“圣吉康”牌鸡蛋与川大、成都大学、乐山马边中小学及安州区中小学等20多家大、中院校签订了学生蛋营养餐协议;惠安农资从农业合作社、农户处采购大米、食用油、鸡蛋、蔬菜等农副产品与餐饮酒店直供,让“菜园子”直通“菜盘子”。
从“种菜苦到腰包鼓,从菜难买到菜篮满”,安州可谓收获满满。走进2017,安州区的“菜篮子”工程乘坐“农超对接”东风,装着农民的收入、百姓的支出,承担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也担当着食品安全的重任。当前,全区正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建立“保供应、稳价格、促安全”长效机制,力争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民满意多方共赢。(安州区商务和旅游局 陈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