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放下“名”,服务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7-25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为官一任,不是不需要声誉,关键在于如何留住清名与美德。当共产党的“官”,既不是谋私利也不是享清福,而应想方设法造福于民。立下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鸿鹄志,崇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德行,讲奉献、讲作为、讲实干,才能行之久远。(摘自:人民日报)

立国于民,乃国之根本。人民的利益才是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所以,为官之道就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安居立业,而不是为了为官者的利益和名声。《道德经》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哲学上启示人对“名”和“常名”的不同境界有所认识。纵观历史,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没有人因虚名而流芳千古。但凡能被世人所铭记者,无不是心中有抱负、脚下有征途,靠实绩而赢得口碑。一个人如果执迷于那些如浮云一般的虚名,很容易一叶障目,落得个名不副实的结局。

响应党的号召,立足于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谋福祉。但在实际的过程中,所谓的“谋福祉”却变成了部分为官者谋名利、骗功名的途径,没有一心一意的为民,只顾自身利益,在道德法律的面前他们也丝毫不惧,因为他们既不违规也不违法,理所应当的成了为自己谋私利。

为了自己的名声,不顾人民的利益。在现实中,没有脚踏实地服务于民,口号却喊得震天响;沉迷于追名逐利,醉心于沽名钓誉,迷信“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表面上不犯错,不作为,却不放过任何一个自己出名的机会,一心为自己。种种行为无不反映着某些为官者态度不端正,行为不规范,为了名声而想方设法,长期不作为,只会失民心,乱行为,只会招人怨恨。而没有了人民的拥护、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为官者所追求的“名”也就烟消云散了。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称赞飞将军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官从政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心一意为民,脚踏实地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人只会被人民牢记于心,追求的“名”自然被人传颂。焦裕禄、孔繁森...这些被人们铭记于心的干部哪个不是务实于民,他们并没有刻意的去追求所谓的“名”,只要真心为人民谋福,为苍生立命,自然会被人们惦记。

放下虚名,服务于民。只有放心虚名的包袱,一心为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人民谋福,才会在时间中留下足迹,被人们铭记于心,这样的“名声”,才是一名人民公仆应该真正为之奋斗终身的“名声”。(作者:鲜章)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