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加快推进绵阳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2-28  发稿编辑:韩春梅

 

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日前,记者就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问题采访了西南科技大学黄星博士。黄星博士就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的意义、绵阳城市社区防灾减灾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梳理,为绵阳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构建提供了思路。

    城市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加快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是建设特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探索“城市民生”实践的重要内容。首先,通过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促使社区居民及时掌握和了解减灾主要知识和自救常识、知晓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其次,通过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动员社区群众成为防灾减灾的实践者和参与者,从而达到社区平安、家庭安居乐业。再次,通过城市社区能力体系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基层“两防”一体化的功能,把防灾和减灾有机的统一起来,确保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居民不断改善社区环境,降低社区民众与财产暴露于天然灾害的机会,减少社区的易致灾性。

  然而,绵阳强化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的进度较为缓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对减灾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不高,减灾意识淡薄,尤其是立足社区和普通市民的减灾教育未形成有效机制。二是社区减灾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社区缺乏专门的专业人员去切实推动减灾活动的开展,包括对本区域灾害环境的评估,发动居民研讨并形成较完整的社区防灾计划等。三是社区减灾缺少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从社区的基本情况来看,社区制订了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但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四是社区减灾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目前现状是:救灾经费或多或少都已列入财政预算,而社区对防灾减灾经费却没有完全的支配权和管理权,延缓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推进。五是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和基本训练不够。社区灾害教育意识缺乏,基层组织没有完善的灾害教育体系。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以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1.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把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针对社区灾害隐患,更加细化应急预案,把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演练经常化,让每个居民都明确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进程和环节中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做和如何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2.开展好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与意识的培养。重点围绕社区灾害隐患和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现状,健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机制,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居民防灾减灾知识素养。

 3.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的信息沟通。社区要加强和上级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到提前预知、提前预防,做到及时、有效的把灾情减少到最小程度。

4.进一步建立社区防灾减灾持久体系。建立防灾减灾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建立持久的防灾减灾体系,以预防灾情的发生和减少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绵阳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防灾减灾的精神,增强居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情造成的损失,才能持久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  黄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