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发展和改革局 罗虹艳
游仙区发改局面对转型升级、民生保障的新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致力寻求价费监管工作的新定位,力挺“十三五”价格机制改革良好开局。
一、发挥价费监管的职能作用,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争做经济体制改革的“参与者”
(一)深化价格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对38个单位收费申请实行了网上复核、审批。二是按照规定的权限实施本区域内的调定价工作,及时对价费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到目前为止,废除了2个与现行价格改革内容不相符合的收费政策。三是严格把握管理“张驰度”,把价费监管的重心从管理具体价格水平转变到监管日常价格行为。
(二)推进重要资源价格改革。一是依法依规合理制定乡镇污水处理费标准,采取“分两步实施,逐步调整到位”的方式,从今年起,在5个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启动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二是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从年初开始,全面实施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三是强化环境价格改革力度,督促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等相关环保收费政策执行到位,实行差别收费。
(三)全面深化民生价格改革。一是积极与交通部门配合,改进道路旅客运输运价管理模式和定价方式,促进其市场化改革进程。二是针对我区2所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的开展,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全面规范了33个公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标准申报程序和相关要求。三是结合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我区73所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的定价管理权限放开,不再实施收费备案。
二、坚持和落实价格调控机制,着力重点民生价费领域,争当企业和老百姓的“守护神”
(一)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取消、降低企业注册登记费、计量器具检定费等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重点督查对小微企业19项免征收费优惠政策的到位执行情况,落实企业减负。二是清理规范对企业收取的道路损失补偿费、事故车辆拖车费、检验检疫费等以及流通环节经营性服务收费,强化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实行目录之外无收费。三是加大对6家金融机构、37个行业协会商会执行国家相关收费政策的督查力度,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从管理制度、生产流通、后续服务等环节下功夫,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营运成本,助推全区实体经济稳增促调。
(二)强化民生价费监控。一是以价格形势分析为切入点,对百姓关注的猪肉、蔬菜等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及时预测趋势性变化,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做好价格信息发布。二是强化养老、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清理,加强对快递收费、洗车场价格、停车收费、药品价格等市场巡查,敏锐捕捉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反馈相关信息。三是结合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收费调整、乡镇自来水价格制定、天然气阶梯价格听证,认真开展价格成本监审、成本调查和测算工作,通过走访群众听取意见、聘请专家评审论证、进行民主集中审议等方式,及时把握价费政策在制定、实施、执行过程中的动态趋势,从而准确反馈民众意向。
(三)落实强农富农政策。一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对普通种粮户的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防止“粮贱伤农”。二是结合农耕备耕,重点加强农资、农药、化肥的价格监测,加强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收益情况及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调查,并及时进行价格信息发布。三是针对涉农收费,重点加强对农村安全用水价格、农村有线电视、农民建房、农村客运等收费情况进行专项巡查,并在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站、办、院、所以公示栏、公示牌等方式进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强化收费透明度。
三、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营造健康和谐市场环境,争当社会稳定发展的“护航员”
(一)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一是加强节日期间价格检查和市场巡查,对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展价格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严厉打击新消费行业和领域的价格违法。到目前为止,共检查企事业单位、商户35家,作出行政处罚2件。二是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方法,对街面、网点、社区、村镇推行广覆盖、常态化、网格化市场价格监管,努力在查办市场价格违法案件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规范价格行政处罚权的若干规定》,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价格行政处罚公开机制,进一步增强价格行政执法透明度。
(二)努力形成监管合力。一是结合机构体制改革,整合强化执法检查队伍,深化作风建设,结合“3.15”、“12.4”等活动的开展,强化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夯实价执法的工作基础,全面提升价格执法工作水平。二是以价格执法风险的种类、岗位、责任、流程等为切入点,认真查找执法风险,有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将所有管理人员全部推向一线,增强维护区域市场经济价格秩序“第一责任人”意识,构建价格收费“大监管”机制。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案件审理审查、案卷评查及案卷管理等工作,并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着力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硬件、软件配套设施,推进数字物价建设。同时,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对价格收费行为的事中事后跟踪督查,从而把加大执法力度与推进柔性执法有机相结合。
(三)构建社会监督体系。一是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社会意见征求、收费动态监管网络平台等方式,试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绩效评估,建立以收费情况报告制、接受价格处理为诚信内容的价格诚信档案,推动事中、事后监管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二是依托街道、社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平台,开展价格服务“八进”(进社区、企业、农村、学校、医院、商场、景区、市场)等相关活动,增强社会力量参与价格监督的广度。三是把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作为消费者与经营者共同参与价格社会监督的主渠道,安排专人值守,按“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的要求,24小时畅通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对老百姓的来电、来访及各类价格咨询和投诉,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