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 中央纪委监察部16日召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座谈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会上强调,要紧紧盯住中秋、国庆两个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推进纠正“四风”工作。
西方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中国的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是这个意思。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初看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细细反思,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这首民谣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作为个人在生活中不能忽视细节,不要小看小错误。作为一个政党,也不能忽视细节,他的细节之处的表现展示了其执政党的性质、执政方向、人心向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再精彩不过的论断,彰显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决心和毅力,从严治党将成为新常态,作风建设必须落地生根。要咬住节日这个节点,以细、小处着手,以细、小处着力,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住、不发散,群众也往往是由各种细节来评价干部作风严不严、实不实。很多时候,细微之处更能照见干部的精气神。
落细落小不是说只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从小处着手,保持对作风建设关键环节的深层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管住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乃至节日交往的细节,更在于抓住了干部作风最易“跑冒滴漏”的关节点,彰制度之威、显规则之力,实现了“抓小节就是立大德”的效果。
今日,经过一个又一个节日“攻防战”,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抛开历史,回归现实,节日怎么过,仍然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节日期间,人情往来密集,发生其间的“四风”问题大多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容易麻痹,纪律之弦容易松弛,抵制腐蚀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减弱,稍有不慎便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更何况,“四风”问题积弊甚深、树倒根在,仍停留在“不敢”层面。反“四风”一旦松口气、缓一缓,不仅无法向纵深推进,就连对党员干部业已形成的心理震慑和行为约束,也会付之东流,“四风”势必会随之反弹或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
严防“节日病”,须臾不放松。这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两节,一定要继续把节点当成作风建设的前沿阵地,既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红灯”亮在前头,也要善于抓细节、抓具体,盯住一个个具体问题,见招拆招,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只有这样,才能打赢一场场作风建设“保卫战”,积小成为大成。
天使和魔鬼都在细节中,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改进作风必须抓细节、抓具体,用问题倒逼,看住一个个节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入,不断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让广大群众透过一件一件“小事”见微知著,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这样,我们党就一定会取信于民。(蔷蔷)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