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的实践与探索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9-24  发稿编辑:韩春梅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赵明君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关键时期。产业联盟立足当前加速盟员企业资源、信息、技术、市场的共享,着眼长远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供需链、企业链的价值对接和增值,进而通过市场利益机制将相关企业单位凝聚在一起,围绕联盟发展的共同目标,形成合作、多赢、共享的联盟关系,有力推进我市“2+4+7”产业链的形成、延伸和升级,彰显新一轮具有绵阳特色的产业竞争优势。

一、 绵阳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的概况

(一)运行情况

目前,绵阳市共建有长虹智能电视、四川北斗卫星导航、九洲空管系统、新华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新晨A系列发动机、艾萨斯平板显示电子化学品、虹欧电子浆料、保和富山循环经济、东材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2013年9个产业联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18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利润4.8亿元,利税6.7亿元,联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65个,带动绵阳本地企业50余户,解决就业人员18000人左右。

(二)产业联盟类型

1、火车头带动型。主要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建立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平台,站在行业领先的层面,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塑造产业竞争优势。有长虹智能电视产业、九洲空管系统产业、新晨A系列发动机、东材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4个此类产业联盟。

2、资源树配置型。主要以产业链和产品链为主,建立以长带短,以多带少,以国家和省的重大项目为主杆,掌握关键环节,控制核心技术,实施专业化协作,延伸本地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有四川北斗卫星导航、新华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艾萨斯平板显示电子化学品、虹欧电子浆料、保和富山循环经济等5个此类产业联盟。

(三)产业联盟要务和构架
 

 1、以“章程、协议、合同”为基础,搭建规范务实的创新平台。

  签订产业联盟章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化项目为平台,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明确联盟成员间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落实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合作协议。有明确共同的技术创新目标,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创新任务分工,通过法律约束力,提高成员单位间技术创新的效率。
 

完成产业联盟产品供销合同。以盟主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化项目和产品为牵引,在盟主单位的带领下形成联盟成员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标准、市场规模和创新联盟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一体化运营。围绕产业联盟的战略发展规划,加快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品配套和价值倍增,促进产业升级。

2、实现 “两条链、三个圈”的构架,形成持续有效的产业竞争力。
 

产品链。产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产品链是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的形态,包含纵向分工和横向分配。产业链的优化和产业聚集度的大小,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已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为此,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中,我们坚持面向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 “2+4”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导产品,挖掘关联企业创新客户价值、捕捉新商业机会和全球整合配置的潜力,重点关注联盟主导产品链的科学构建,关注能否形成新的本地产业聚集优势,以及发展成为绵阳科技城持续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价值链。价值链是产品链价值方式的直接体现。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中,我们坚持站在新工业革命的高度上,着力打造“领先性、关键性、排他性、独占性”的制造链和价值链,通过量身定做每一个产业联盟的“价值工程”和“竞争力模型”, 重塑盟主企业和产品的“微笑曲线”, 推进盟主掌握产品价值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特色工艺、差异化商业模式等高附加值部分,不断向外扩散产品链中低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形成具有1+1>2的叠加优势,以及相辅相成、共赢多赢的完整价值链。

 三个圈:即核心圈、辅助圈和扩散圈。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是一个集创新、竞争、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中,盟主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磁体,它凭借技术、市场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吸附相关创新要素的磁场效应。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中,一是抓住重点企业和关键配套,以及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单位,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抓手和创新项目的平台,构建利益攸关的“核心圈”;二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和产业规划,培育和发展能促进形成完整产品链和最大价值链的产品和企业,构建多选择、多层次和多管道的“辅助圈”;三是立足提高产业联盟未来的竞争力,着力发现相关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潜力和动向,通过产业联盟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机制建设,主动超前布局适应未来产业竞争的“扩散圈”。

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发展的做法
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是绵阳相关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共同发展、加快发展的共识和需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围绕我市“2135”工程(即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培育1000亿产业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掌握30项具有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展50个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品),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着力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坚持对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细分准确定位,既要抓住绵阳产业发展的增值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又要关注企业的内在需求和联盟各方的共同利益;坚持通过集中、集群、集聚、集约、集团发展的方式,推进一大批优势成长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科技型小微型企业进入产业联盟的“创新容器”,形成“绵阳制造”的创新链、产品链和产业链。

(一)以创新链为方向,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充分挖掘绵阳科技城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以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为抓手,推进企业在技术垂直分工上的掌握核心技术,始终把握制高点;在企业产品制造水平分工上,坚持共担、共强、共赢的发展理念,带动本土优势成长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科技型小微型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和增长点。

九洲集团发起并牵头四川省北斗产业联盟,该产业联盟涵盖上、中、下全产业链。在高端制造业上,有导航芯片和模块、多种多样的通信芯片和模块、接收机组件、显示器件与整机集成等;在软件业上,有系统类软件、导航定位授时软件、地图引擎与各种嵌入式应用软件等;在与导航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上,九洲正在组建西南位置导航与服务平台;在综合数据业上,绵阳科创园区正在电子科大、航天五院联合申报国家16个重大专项之一的高分专项,拟建综合数据中心。九洲将与成都国腾电子技术公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2家优势企业、科研院所携手合作,共同打造百亿级产业板块。预计到“十三五”末,将在四川形成一个千亿产业链。

九洲空管系统联盟有18个成员单位,产业发展潜力大、拥有技术制高点,其产品涉及机载空管应答机、空管地面二次监视雷达、空中防相撞系统、新航行系统、陆基导航系统和出口型空管系统等六大类。可带动绵阳本地配套企业 6 家,预计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 亿元;

新华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强烈、技术含量高、行业影响力大。新华公司拥有“判缸算法”、“高可靠性设计”、优良发动机控制性能”等核心技术,所需配套的传感器、喷油器、汽油泵、导油轨、线索和电脑板等技术和产品,可带动绵阳本地零部件、精密机床、模具及测试设备等企业15家,预计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 亿元;东材公司牵头成立的绵阳市高分子功能膜材料产业联盟,联合了长虹电源、中物材料、西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13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盟成员围绕消费电子、显示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材料等应用领域的发展需求,研发并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膜材料的产业化,改变“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困境,提升膜材料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联盟选择的方向有:加阻燃剂涤纶熔滴效应与其它织物支架效应、大电池用低压薄膜的研究与开发、电子弹射用脉冲电容器及关键材料、全方位导电薄膜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智能薄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通过产业联盟的发展,将绵阳打造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制造及服务产业重要基地。

(二)以供给链为载体,构建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

大企业大项目是绵阳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盟发展的推进器。我们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龙头,以产品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整合为方向,积极促进大企业与绵阳本土中小企业关联配套、协作分工、集聚发展。

长虹智能电视联盟牵引省内外智能电视产业链关键环节26家院所和企业参与,重点围绕智能终端、应用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三个环节,打造四川智能电视产业生态环境,规模大、产品链长、产业聚集度高,带动绵阳本地配套企业12 家,201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0 亿元。预计2015年可带动绵阳本地配套企业25 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新晨A系列车用汽油发动机有8款产品,2012年达到10万台,销售收入达12亿元,绵阳本地配套企业有16 家,除配套销售收入达6亿元外,还获得了龙头企业在产品设计、试制、测试、验证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预计到2015年,达到2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达22亿元,绵阳本地配套销售收入达到16 亿元,占比从组建联盟前15%超过70%以上。

(三)拓展联盟新支撑,推动园区新发展

支持产业联盟新配置、新模式、新发展,落实一批战略性、牵动性、组团性、区域性的大项目,形成爆发性增长源,探索园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径。

突出“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建设,政府安排项目资金1200万元,支持保和富山循环经济产业联盟,联盟今年将投资8亿元建成10万吨的再生铜生产线,衍生出高压线缆、通信线缆和其他铜配件产品。2013年上半年,保和富山循环经济产业联盟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利润0.7亿,税收0.35亿。预计在2014年该产业联盟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税收3亿,利润3亿,将带动30户以上的绵阳本地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成为西部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中心。

(四)强化政策支持,提高联盟绩效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产品关联,创新驱动”的原则,引导联盟成员间以章程和协议明确协作关系,推动联盟目标实现。落实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产业联盟协议”、“技术创新协议”、“产品供销合同”。加大政府对产业联盟的重大创新项目、配套项目的资金支持。一方面支持盟主单位创新研发带动能力的建设,另一方面支持盟员单位围绕配套开展研发和技改扩能。2012年以来,全市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中,有21个项目得到省、市战略性新兴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共获得13130万元。

绵阳艾萨斯公司是国内唯一系统掌握平板显示湿化学品技术的企业,也是长虹PDP上游横向联合本土产业链的主要配套企业,有LCD、PDP、OLED、触摸屏、激光玻璃等,五大系列配套化学品30余种产品,已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9项,其中2项已经授权,参与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2010年以来省、市支持关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个,共计资金700 万元,可带动绵阳本地配套企业9家,推动艾萨斯所需配套的三氯化铁、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盐酸、加仑桶等本地配套发展。预计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虹欧电子浆料联盟,主要解决PDP电子浆料国产化、本地化配套问题,政府已连续三年支持关联项目4个,资金2840万元,可带动银河公司新开发ADD浆料、BUS(B)浆料、BUS(W)浆料,艾萨斯PR胶、北川天讯滤光膜等产品,预计2014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