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大概意思是,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而是不宜仁慈过度。自古慈母多败儿;慈不掌兵,柔不监国。惩治腐败决不能有半点手软,一丝松懈,而是要“有腐必反,反之必严,不留死角”,让腐败分子无地可藏,无身可安。
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零容忍”一词已成为高频词。记者梳理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的公开报道发现,习近平曾8次表态“零容忍”,其中就腐败问题的表态次数最多,达到4次。
1 今年8月27日
听取兰考县委汇报时指出
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要“零容忍”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以河南兰考县为联系点,他分别于今年3月中旬、5月上旬两次到兰考实地调研。
8月27日,习近平在中南海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指出,全党用了一年多时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向群众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要切实做到防止前紧后松、防止矛盾积压、防止简单粗糙、防止短期效应。要着力抓好制度建设,聚焦改作风转作风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出台一个就执行落实好一个,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要“零容忍”,发现一起就坚决查处一起。
2 今年3月17日至18日
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
监察局局长要当“铁包公”对腐败“零容忍”
今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陪同下,深入农村和窗口服务单位,同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实地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兰考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雪廷说,当县委书记介绍到他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插话说,你是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要当“铁包公”,对腐败“零容忍”。赵雪廷说:“我也向总书记保证,要秉公执纪、干好本职工作,做党的忠诚卫士,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3 今年1月14日
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今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在用了14个“公”阐述了反腐理念后,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4 2013年12月9日
听取河北省委情况汇报时指出
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
2013年12月9日,习近平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此后,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听取了广西、江苏、甘肃、浙江、黑龙江和四川的情况汇报。习近平等指出,要加强作风建设制度机制创新,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高压线、警戒线,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墙、防波堤的作用。(凤凰网9月11日)
“零容忍”让群众看到了希望。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肃贪,设立了完善的六科十三道御史制度,同时扩展了锦衣卫的监察力度,另外对于查出的罪犯施以重刑,把六部杀的每部只剩3人。腐败历来都是亡党、亡国的根源,腐败是社会风气的腐烂,腐败是党群关系的“毒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让群众对我党失去信任,对干部失去了信心,严重影响到党的声誉和凝聚力、战斗力,因此,惩治腐败,肃贪倡廉,对腐败分子做到“零容忍”,这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必要手段;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到对腐败的“零容忍”,才能让党的红旗在群众心中长期飘扬,才能使党的执政之基得到巩固。
“零容忍”为腐败分子挖下了坟墓。“零容忍”彰显了党中央治理腐败的决心,就是要做到让腐败在中华大地上无足可立,无根可生,无人可容。从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到原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从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到原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等等,一大批“大老虎”在“零容忍”下纷纷被依法查处,从中也说明了,无论你官有多大,无论你权有多重,位有多高,只要敢腐败,必然会灭亡。
“零容忍”同时也为想腐之人拉响了警钟,那些“心有私欲,心存贪念”想腐还未腐之人,通过党和国家对腐败“零容忍”的惩治态度,得到了警示,从而,达到收心、收手的目的。(谢清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