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京在全国首次推出《公职人员职业风险心理评估手册》,试图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的方法,进而预防官员腐败。但是腐败测试题的作用到底如何?在笔者看来结果是早就注定的。“你认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吗?”“你认同‘不腐败就会被边缘化’吗?”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这样直白的试题,料定不会有人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交“错误答案”。注定少有人会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注定会是一个全员“优秀”的测评结果。那么,这样的测评对于预防官员腐败的作用,同样不言自明。
“测腐试题”说到底只是官员们的一次自我教育和反思,无数官员贪腐落马的事例告诉人们,反腐败不能靠一些人的良心发现,关键还得靠刚性的制度对权力监控和制度切实有效的执行力。
首先,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权力是“公器”,“公器”应该公管,用权就要自觉接受监督。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如果缺乏足够的警惕,就有可能被拉下水去,成为可怜而又可悲的牺牲品。对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就是组织上真正的关心、最好的爱护。监督是一道“防火墙”,可以约束领导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监督是一套“杀毒软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的缺点,不至于酿成无可挽回的大错。为此,要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干部健康发展。
其次,要对权力腐败“零容忍”。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加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无视组织告诫,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很多腐败分子没有查处出来,腐败的盈利很大,无形中助长了腐败的侥幸心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提高腐败行为的被“惩治率”,才能警醒干部,打消侥幸心理、不敢“以身试法”。只有对腐败分子出重拳,让他们承担昂贵的腐败成本,支付惨重的政治、经济、人格代价,才能向人民表明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才能遏制住腐败现象的滋生。
最后,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奠定“不想腐”的思想基础。权力是柄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一些领导干部在诱惑面前之所以被缴了械,说到底还是权力观发生偏差,致使手中权力变了质。因此,要加强干部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抵制每一次诱惑特别是第一次诱惑,不能有丝毫贪恋,不能留任何余地。唯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投稿人 :吴金龙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