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服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9-27  发稿编辑:景秀丽

服从,是领导干部纪律修养的“外衣”,是领导干部集体意识强弱的展现。没有服从就没有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礼记·内则》:“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 孙希旦集解:“服从,谓服其事而从君也。”后谓顺服、遵从为服从。服从,就是不打折扣的落实,无条件的执行。单位的效率来源于服从,组织的战斗力来源服从。服从是下级对上级,个人对组织的一种负责。作为领导干部要当好官尽好责,必须做到“三个服从”。

在性格脾气上要做到个性服从党性。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就是一个人固有的性格特性。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认为自己的脾气暴燥,敢于拍桌子,瞪眼睛,喊嗓子,这就是个性;还有的领导认为坚守自我,一成不变,做守旧式干部这也是个性。个性俨然成为简单粗暴的代名词。其实,个性之词本没有褒贬之分,关键的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处理和看待自己的个性。人世间,人与人的不同,造成了个性有好有坏,个性如果把控不好,有时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非常之害。三国时期,蜀国号称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因个性张扬,脾气暴燥,时常酒后醉打士卒,最后,死在了士卒的手中。由此可见,个性不敛,有时会成为致命之器。一个人的个性有时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个人的心情好恶而变化。作为领导干部,当个性与党性相遇时,应该做到个性无条件的服从党性,时时以党性为前,别让个性占了党性之先;当个性与党性相左时,应该自觉用党性修正自己的个性,千万不要以个性去抵触党性,把个性凌驾于党性之上,干一些出格出轨之事,否则,个性将成为制约领导干部发展进步的陷井。

在名利得失上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组织是人的组合,是一群人为了共同的愿望而组成的一个集体。组织是单位和个人的依靠。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我们的组织就是党的各种组织机构。党组织是党员干部形成合力的链条,是约束领导干部遵规守纪的“监督器”。对于党组织而言,优秀的干部和正确的决策固然重要,完善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也很重要,但这些都只是先决条件。只有所有组织成员绝对服从与彻底执行,才能把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个人服从组织,这是党性之要求,是素质之根本。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当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撞车”时,总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把组织利益看得很轻,具体表现在工作不服从组织安排,岗位不服从组织调整,无能干什么事,都是“我”字当头,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位置,这是党性原则的大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敌。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时常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平淡之心,把组织所需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服从组织当成是一种法定,当成是立命安身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红心”不变,“方向”不改,做一个安全的人。

在决策议事上要做到个体服从集体。人们常说:懂得个体服从集体是集体事业胜利的保证。集体是个体之和,领导者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学会扮演个体服从集体的角色。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认定,成功的领导者需具备“服从者才能”。个体服从集体,这是我们党民主决策的一项组织原则与组织制度。个体服从集体就是要坚持以民主议事,民主管事,民主办事,防止领导在工作中“放单线”、“走单骑”,搞一人为大,个人说了算。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的眼界与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始终做到个体服从集体,集大众智慧,纳百家之长,才能保证决策正确,思路清楚。个体服从集体,就是坚持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议事原则,处处时时把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要求贯穿于工作始终;个体服从集体,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多听群众的呼声,多想群众的心声,把民意倾向当成工作指路之灯,不当冷漠干部,不做“光杆”干部。(谢清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