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推进民生政府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1-12  发稿编辑:景秀丽

 

突出“一项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

完善“一个规划”。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和完善民生工作的发展规划。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实施民生工程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忽视必然失去人心,迟缓必然造成损失,粗心必然出现疏漏,松懈必然积累民怨。

在规划中要针对现阶段民生的现实状况,划分三个层面进行规划和实施。一是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尽快实现“看病不太贵,上学不交费,村通水泥路,家用自来水,老人都领生活费,户户有房住,人人有技术,个个都有养老医保”,保障公民权利的平等,消除绝对贫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有尊严地生存下去”。二是保障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方面,加大就业帮扶与技能培训、权益保护,提供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

夯实“第一要务”。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谋划民生工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载体,才能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

重视“四大民生”。政治民生、经济民生、社会民生、文化民生。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需求;积极推进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力需求;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建设和谐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民众素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尊重人民意愿,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现实的利益需要。

当前的民生重点应当是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物价水平、教育公平、就业形势、房市调控、医疗改革、社保养老、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三农问题、基层民主、文化发展等问题。

落实“三项措施”:通过项目化手段发展社会事业,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运用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短期内可使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运用统筹的办法,力求循序渐进,一切围绕和服务于民生,努力实现民生工程“四个全覆盖”:即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义务教育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以此带动和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实现公共服务及产品的全覆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五个结合”。将推动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以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发展的目的,以发展促进民生问题的更好解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将统筹规划和滚动发展结合起来,完善民生工程政策体系。将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安排,分阶段检查,逐步推进、加快推进。

将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结合起来,加强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公共财政也是“民生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财政必须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把民生工程政策和资金作为“高压线”,加大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和执法监察、审计监督等力度,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起来,确保民生工程持久发挥功效。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并建立奖罚追究制度。

将督查考核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强化民生工程责任约束。

处理“六大关系”:正确处理虚与实、点与面的关系。对民生工程要实,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不搞花架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让群众真正受到实惠。

正确处理引导与主导的关系。政府对于民生建设必须承担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应当做好民众的引导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参与民生的良好局面。

正确处理逐步推进与一蹴而就的关系。民生工程是一个长效性的工程,政府的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就要从现阶段的实情出发,逐步推进、加快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发展为了人民,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正确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解决民生问题要靠经济实力,既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更要积极进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合力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迈开大步做好工作,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正确处理好民生工程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既要把民生工程组织好、实施好、落实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又要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满意
做好“三项创新”:创新管理制度。必须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注重用民主的方法推进民生工程。

创新工作机制。成立民生工程协调机构,以资金为主线,实行项目化管理,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民生组织协调、部门牵头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对工程类项目,实施跟踪问效,落实招投标等制度,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创新运行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多重力量,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为城乡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来抓,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以此密切干群关系,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缓解和消除干群之间存在的隔阂和矛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