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盐亭县科技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0-28  发稿编辑:景秀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引领与支撑。盐亭属于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工业欠发达,要实现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兴县,必须以科技为依托,项目为支撑,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富民强县追赶跨越大发展。为此,笔者围绕全县科技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见解与建议。

发展优势

科技资源比较丰富。全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450人(含企业),其中高级职称465人,中级职称2231人,初级职称3754人。现有高中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独立的科研机构2个、民营科技企业研究所5个、技术中心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工业园区1个、科技示范园区1个。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县科技系统近五年来举办42期种养殖专项技术培训,印发科技简报141期;汇同科普成员单位深入乡镇开展“四下乡”活动,发放科普资料180万份;在县城鸿宇广场等地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发放宣传资料65万份;完成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项目实施工作,受到省科技厅好评。2008年4月,盐亭县肉羊星火科技专家大院荣获四川省首批新型服务组织称号。

科技创新明显。县科技部门近五年来,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112项,立项41项,获科技专项资金560万元;组织专家评审2005—2010年度盐亭县科技进步奖20项;组织申报省级与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8项,荣获绵阳市科技进步奖5项;组织申报专利(发明)86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发明)26件;2012年1—9月全县规模企业达52家,实现总产值34.22亿元;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呈稳步攀升态势。

主要问题

科技人才缺乏。全县每万人仅有科技人员107名,从事研究、开发、推广的专业人员仅1100名。

科技基础薄弱。科技创建体系与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不健全,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差,从事研究、开发、推广的科研机构少,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少,科技成果研究、推广、应用少,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明显。

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2011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应用技术研发资金10万元,列全市末位。

发展目标

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以上。一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普及,覆盖面达99.5%,推广新品种180个,新技术100项,农业生产技术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二是工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大增强,依靠科技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努力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家,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科技中小企业(含龙头企业)对GDP贡献率达40%以上,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

发展重点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点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天保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工业科技进步,着力推进工业强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全部实现电子商务、ERP信息化管理。通过多方位协作,增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达100家,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着力推进科技兴县。加强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与管理、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综合规划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引导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发展措施及建议

着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发展、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等的责任制;建立健全科技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制度;认真研究和解决科技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稳步增加科技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设,转变职能,强化管理,加强服务。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采取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人才政策,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项目参与创业,通过独资、合伙或技术参股等形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培养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创新企业。

着力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积极探索科技中介服务形式和组织形式,建立县级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整合技术评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认证、专利代理、律师服务等机构资源,更好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等科技服务。

着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大篷车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送科技下乡、入企等科普宣传活动;建立科普基地,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文明活动,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着力加强科技合作交流。鼓励县内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展校企合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县域经济实现追赶跨越大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