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关注舆论监督,目的就是要拨开云雾见日出,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早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对策,主动作为,始终保持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本文从解读舆论监督概念入手,全面审视舆论监督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困惑,积极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值得一读。
舆论监督的概念
百度搜索中的《百科名片》解释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广义上讲,舆论监督不光是新闻媒体拥有的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人们了解事务的一种方式。通俗的讲它是指人们在了解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表达舆论、影响决策的形态存在。然而,在社会习惯中,一说到舆论监督,就归入新闻监督,并着力强调是批评性新闻报道,实质上舆论监督内涵不仅包括新闻监督,还包括其它形式的监督。但就我们现实研究而言,以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对象更有意义。
舆论监督的现状
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神经”和“血管”,它承载着传播信息、调节趋向、守望正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它在现实中以独特的形态和地位存在:
(一)其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自1987年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舆论监督一词以来,我党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都提到舆论监督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把舆论监督列为一项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使舆论监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中,《党内监督条例》专门列出一节就舆论监督问题做出了规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们所有的舆论引发源,也是舆论的受众体。现代社会人们对舆论的关注,对监督的苛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8年底,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开会时的照片被网友上传至各大论坛,网友们关注的不是周久耕本人,而是他手上拿着的一盒烟。网友进行一番人肉搜索后发现,周久耕所抽的烟是南京卷烟厂生产的"南京"牌系列"九五之尊"香烟,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之间。2009年10月,周久耕受贿案,在南京中院一审宣判。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1071257元、港币11万元,予以追缴,上交国库。空前高涨倍受关注的舆论监督,让一个小小鼠标,竟扳倒了大贪官。
(二)其保障力度有增无减
舆论监督从幕后逐渐走上前台,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给了它无穷的动力和勇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公布和施行为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也为舆论监督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其作用影响倍受关注
“孙志刚事件”由《南方都市报》首先披露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们反思悲剧产生的根源,对制度上的缺陷提出了质疑。此后,三位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调查,众多知名知识分子也群起倡议,终于使得收容遣送制度被国务院废止。这也是舆论监督促使制度变更的优秀范例。此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官员问责制度的设立无不与媒体监督的推动作用有密切关系。
2009年7月1日开工的中国西部首条高速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据了解,该专线工程建设拆迁范围绵阳城区共涉及53家企事业单位,2111户居民。通过前期努力,截止2012年6月,99.8%的住户已经拆迁,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但仍有个别拆迁户漫天要价拒绝拆迁,工期进展受到严重阻碍。2012年7月9日 《绵阳日报》刊发了《成绵乐铁路客专推进遭遇“拦路虎”》新闻通稿,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类似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媒体跟进报道舆论声音,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倒性谴责舆论,“钉子户”业主很快回归到正常理性态度,积极与拆迁单位沟通,顺利达成共识,让路给专线建设。这也表明舆论监督在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公共利益鼓与呼的精神得到有力彰显。
(四)其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舆论监督要首推新闻监督。传统的新闻监督包括报刊、电视、广播,而现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后,互联网广泛应用,它的交互性、开放性彻底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
2012年07月20日14:27《人民网》刊文《公务员来信揭形式主义 绵阳网络问政受好评》给予高度评价。这也是由网络问政新型监督方式,引领传统媒体的成功舆论监督案例。
存在的困惑
舆论监督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当前舆论监督依然存在一些困惑,致使未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媒体从业人员不愿监督
媒体从业人员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总是心存顾虑,一方面担心会被扣上“不利于稳定、影响社会大局、损害地方形象”等等的帽子,担心弄不好会承担政治风险,受到领导批评,失去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仅因一时的冲动对这些单位进行批评性的报道和舆论监督,那么将来就很可能难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甚至会受到刁难。所以他们不愿监督,把舆论监督视为烫手的山芋,费力不讨好。
(二)暴力阻挠舆论监督
记者在采访中遭遇暴力阻挠现象,时有耳闻。据2011年5月19的《新京报》报道,新华社记者5月15日赴河北香河县采访土地违规流转问题时被人跟踪,自称当地宣传部门的人上前盘问记者来历。当记者在村民家采访时,多名不明身份的人更是堵在村子东西两头。记者担心人身安全,拨打当地110寻求帮助,警方非但不出警,反而质问记者为什么晚上要去村里采访,并称采访是要通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在迟迟不见出警的情况下,记者再次打电话请求保护安全,110竟表示要请示领导。从当晚9时35分等到11时20分左右,本应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的警方也没有出(下转四版)(上接一版)现,最后40多位村民自发聚集十来辆机动车,护送记者离开。5月17日,新京报记者在丰台区卢沟桥某小区采访涉嫌非法行医的团体,多名男子围追和跟踪采访车,采访车多处被砸坏。
中国记协总结记者维权案时特别指出,暴力手段阻挠和报复监督性报道的情况仍然突出,舆论监督的环境仍旧不容乐观。
(三)少数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沦丧
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低下,把舆论监督权利当成私人权力,以内参、公开报道等舆论监督形式为要挟,迫使被监督一方提供钱、物等好处,骗取钱财,或搞有偿新闻。2002年,山西繁峙一金矿发生矿难,多名记者收受矿主现金或金元宝;2005年,河南汝州发生一起矿难,当地政府竟然向前去采访的450多名真假记者发放近20万元的红包,导致记者集体失语;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为掩盖事实,煤矿向记者发放“封口费”,后被《中国青年报》公开披露,再次引发公众对记者道德的拷问。
(四)重舆论导向,过分强调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一贯坚持的原则,在此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也必然更多地以正面报道和宣传教育为主,批判性报道比重很小。而舆论监督恰恰主要是通过批评性报道实现的。如同一条信息,在晚报、都市报等媒体和党报党刊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大相径庭。《凤凰卫视》、《凤凰网》一直倍受人们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基本以事实真相向大众传播,让人们自己去评判。所以,过分强调喉舌作用就成了重在宣传,忽视了监督。舆论监督所指向的就是监督而不是宣传,宣传是个人或少数人向公众推销意见,而舆论监督是广大群众的公议行为,监督和宣传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宣传代替监督。
(五)欠缺公正、独立的新闻社会评价体系
在社会评价机制上,我国有各种形式的新闻评奖活动,但这些奖项的主办者大多是党政部门和受党政部门控制的社会团体,属于政府奖,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新闻媒体首先不敢监督政府,更不用说在新闻媒体监督中的德行怎样。而同时市场这个社会评价机制也缺失了,因为中国的新闻媒体是不愁市场的,它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事实上,对新闻媒体的评价应由受众组织,还有新闻媒体自身的行业自律组织,如记者协会、报业评议会,以及民意测验等构成,他们才是多方位的民间性的组织,能够对新闻活动尤其是监督行为进行较为公正的评价。
对策及建议
舆论监督存在以上困惑,致使陷入尴尬处境,在寻求突围之路时,我们应面对现实,顾全大局,循序渐进,巩固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的氛围和环境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指出:需要公民理性,更要政府透明。“什邡、启东事件”就要求政府给予群众权利诉求的正常通路,确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营造包容性舆论环境。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是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能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心理上能够承受被批评的压力,真诚地欢迎和接受舆论监督,鼓励和支持新闻传媒大胆开展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的氛围和环境,新闻传媒要主动向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如开设人民论坛、读者之声、观众视点等专栏,组织各种座谈会、讨论、听证会等,听取群众意见,吸引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2012年7月9日,绵阳全市网络问政工作暨书记市长信箱开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旨在贯彻落实6月4日市委六届24次常委会关于“开展网络问政,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络问政工作,拉近干部与群众的心。“书记市长信箱”开设以来,绵阳刮起“网络问政”的清新之风,细心的市民已经注意到,以“书记市长信箱”为肇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市民乐于表达自己的民生诉求,党委政府也雷厉风行,以此角度切入寻常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升,更亲民,更便民,改变,在悄然中日渐成形。
(二)健全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舆论监督只是社会监督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社会监督还包括多种形式,譬如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检监督等。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彼此之间的职能分工、权力(权利)来源、监督方式、监督效力各不相同,当然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各自为政、互不响应,便很难充分发挥出监督工作的威力。而且舆论监督属非权力型的监督机制,它不同于行政和司法的权力性直接监督,其功能的发挥必须借助于权力机构才能实现。
(三)抓住关键突破,健全舆论监督的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机制
目前,绵阳正在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改造中,涉及利益群体大,矛盾冲突点多,但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拔掉“违章建筑”。2012年7月以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广播、电视台相继追踪报道《19栋违建“别墅”拆除》新闻,连续和追踪报道,公开拆除进展程序,显示了党和政府打击违法建设的决心和力量。2012年8月6日,《绵阳晚报》及时将这一信息进行反馈,刊发了《哪些建筑属违法 三部门帮你鉴定》一稿,记者专门采访了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引导读者认清什么是违法建筑,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曝光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宝”,舆论监督的威力正在于通过媒体的曝光将问题公之于世,让舆论的阳光驱散权力恣意的阴霾。不过,舆论监督毕竟只有舆论的影响力而无执法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力,媒体的曝光显然代替不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也未必能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查处和追究,因而舆论监督的功用其实是有限度的。只有通过对被监督的对象新闻曝光,跟进报道追责情况,才能真正发挥正常舆论监督的威力。
(四)建设高素质的媒体工作队伍
媒体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主力军。所以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对于加强舆论监督颇为重要。媒体工作者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要“三贴近”和“三深入”,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要不断开拓进取、永远向前,一步一个脚印;爱岗敬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讲奉献,讲节俭,讲艰苦奋斗,讲献身精神,勤奋好学等都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作者简介:
刘平安:系绵阳市北川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尚祥光:系绵阳市北川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