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油一中全力推进教师队伍梯次化建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取得可喜成绩——
文艺节目,勇夺全国金奖,走上中央电视台,创造了江油历史,成为江油市素质教育的亮点;女子足球,勇夺四川省运动会亚军,名扬全川,威震八方,创造了绵阳市参加省运会大项目最好成绩,受到绵阳市政府表彰。
教学质量,快速攀升。十年来,16名优秀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一流名校;近七年连续荣获绵阳市高考综合评价特等奖,办学综合水平跃居绵阳市境内省示范高中第一名。
学校的高速发展,办学质量的迅猛提升,源于江油一中夯实学校发展的核心基础,源于对教师队伍的精心打造。学校的名师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彰显。现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7人,绵阳市骨干教师、明星教师、突出贡献教师8人,江油市级名优教师23人,校级骨干教师25名、教坛新秀4名,形成了一个有梯次的优秀教师群体。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长远谋划、精心打造、全力培育教师的结果。
科学的理念明确了教师培养的方向
学校“三本三品”办学理念首先强调了“以人为本”。我们的阐释是:学校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为中心而开展的工作,人本管理在学校工作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工作的必然选择;作为校长,其首要工作就是要研究人、发现人、合理使用人,关注几类人的成长及其需求,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搭建人的成长和发展平台。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首先得益于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采取的措施是:把“让一中师生在社会上有尊严的生存”作为主体奋斗目标,开展“学校因我而精彩”活动,开展“榜样在我身边”、“骨干教师谈成长”、“教育故事会、教师辩论会、学生辩论会、行政人员献课周”,以及“ 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提高学校工作透明度,严格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程序;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评选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一中伯乐教师、十星教师、十星员工,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努力做到用阳光的心态、肩上的责任、丰富的活动去凝聚人心;学校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誓词,激发教师斗志,让一中这个人文生态系统始终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江油一中以“精品”为目标,在人的发展方面抓住了“品行”塑造和“品德”提升两个重要的因素,以确保办学品质的优化,确保办学目标的达成。学校用胡总书记提出的“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及“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作为师德修养的最高要求,全力塑造教师的“德”与“行”,并坚决贯彻于平时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落实常规力促业务水平提升
学校的理念是:常规的规范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教师落实常规,抓好业务,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大力实行“六个一工程”:
一是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学习培训,在教研组例会上,集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或探讨教法,或部署培训活动。
二是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一节高质量、有档次的公开课。公开课课前有说课,必须渗透课改理念,课后集中组织评课。
三是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写一份优质教案,教案要求环节齐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彰显课改思想。
四是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一份优质论文。论文禁止抄袭,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写教学收获、教学体会或教学反思,并上送教研室参加“三优”论文评比。
五是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外出学习培训一次。通过走出去学习,以吸纳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是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撰写不少于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总结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要求教师每周必须写一篇教学周记,并纳入常规考核,与当月工作津贴挂钩。
围绕“六个一”工程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上一节公开示范课、整理一个典型案例、编写一套规范试题、撰写一篇经验论文、读一本教育书籍、订一份专业杂志。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计划落实到了行动,将设想变成了现实。
坚持在活动中培养教师
学校一贯坚持在活动中培养教师,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不断成长。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渗透新理念,科学认识学情。围绕这个思路,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举办了高三复习备考研讨课,提升广大老师的复习备考能力和效率;举办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加强校本培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培养机制,为他们搭台子,指路子,不断增添成长动力。恢复组建了青年文理科评课组,定期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和综合技能大赛,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教学PK赛,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安排教研组长示范课、有经验的教师谈治班治教经验,供青年教师学习借鉴。外派教师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参观、学习、交流,不断加注快速成长的助推剂。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教师进修氛围。坚持每周定时举行校本研修活动,为广大教师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查找问题根源、探讨解决方法提供平台。每年定期召开校级教育年会,检阅队伍,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这些措施,既培养了师资队伍,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培养助推教师发展
江油一中教师培养始终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把课堂改革作为学校改革的突破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改革、促课堂效率中培养教师。坚持以“关注课堂”为主线,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示范课、公开课、探究课等课型。积极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对问题课堂、问题教师跟踪调研,帮助整改,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再提高。
二是认真组织教师全员分批参加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真正提升课堂效率打下扎实基础。组织督促校内年轻骨干教师参加西南大学远程培训,和国内名师网上互动,接受新理念,新方法,让老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新课改精神。这些培训,切实拓展了教师的理论领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在分类教学和分层教学上做文章,力求在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考应试及训练等方面做出新成果。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分阶段、分学科、分专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艺体组全组老师精心合编校本课程《体育与健康》课改方案获省级一等奖。开发了校本教材《品李白》。鼓励教师自制学科网页,与组内教师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源。进一步落实校本研修,本年度申报立项了2个校本研修课题。参与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下新的测评体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子课题“影响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因素及矫正策略”顺利结题。
四是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创新了教研形式,拓宽了教研渠道,通过“骨干教师成长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强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素质建设和专业发展工作。
五是组建了A班教学常规视导团,聘请具有丰富的A班管理经验教师作为教研员,专题研究、督导A班教育教学。
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师培养,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地锻炼机会,夯实了学校发展的核心基础。
后备人才培养出实招
一是抓班主任梯次建设,培养德育后备力量。制定见习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见习班主任工作制;有经验的班主任与年青班主任结对子,加强了班主任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强化了班主任队伍的梯级建设,加速了班主任后备力量的培养。通过各级培训、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水平和能力。制定了班主任队伍梯级发展规划,给努力工作、成绩优异的班主任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实行优秀班主任工作津贴上浮政策,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以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班主任工作,以鼓励更多的优秀班主任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打造一批中坚力量。
二是培养后备干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学校从35岁以下的教师中选拔6位青年教师,根据各自的专长,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处室、年级领导团队、年级党支部进行实职锻炼,或者顶岗实习。学校总支同时制定了青年后备干部人才培养方案,把责任心、执行力、示范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工作深入度作为培养工作的切入点。此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江油一中教师培养出实招,见实效,实现了教师培养的梯次化发展,学校影响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