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文化改革发展 硬手段提升软实力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2-12  发稿编辑:景秀丽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绵阳市委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结合涪城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笔者认为,文化改革发展,当用硬手段提升软实力。

抓学习促落实。组织“讲师团+小教员”队伍,详细制定宣传方案,精心编写宣讲提纲,多途径、多形式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讲到基层,让中央的精神“落地生根”。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各种宣传形式,深入阐释全会的重大意义,解读全会精神,介绍全会决定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真正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吃透。

抓调研清家底。围绕涪城文化内涵发掘、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大调研,结合涪城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推出《涪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分析建议》、《涪城精神探究》等一系列理论调研课题,力争结合涪城实际,找准涪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品牌、特色、路径和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涪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抓改革推创新。深入推进区文化馆等区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主体。建立文化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人员、经费、阵地,努力推动文化工作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抓主题重活动。继续抓好中心组学习的“标杆工程”、基层党组织学习的“基础工程”和党员个人学习的“细胞工程”,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德行绵州”市民教育活动,持续深化“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走进你身边”、评选道德模范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开展“文明细胞”建设,切实把文明行为延伸到各个角落;开展“国学进社区”活动,努力把孝道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深化到人民群众的血脉里。突出“感恩奋进”文化,打造“青少年成长护航中心”,扎实开展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社会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抓开发铸精品。加快建设以铁牛街川剧演艺中心、金峰雄狮队为重点的特色演艺基地和以葫芦雕刻、黄英剪纸等“非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艺术品加工生产基地;全力打造以樊华商业城、铁牛广场、文化广场、洞天公园、金家林、新农村示范片等为中心的中高档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兴建“古玩字画一条街”等文化特色街区,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挖掘整理以“欧阳修在涪城”、“涪城三国蜀汉文化”为重点的历史文化精品;发掘提炼以“绵阳五绝”、边堆山新石器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依托石桥铺“双牌坊”、龙门“五世同堂坊”展示的“孝文化”和“牛王祀田碑”、铁牛街社区展示的“牛文化”精神,扩大乡村旅游节影响力,不断做强涪城文化产业,做大涪城文化品牌。努力推出一批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学艺术精品。

抓基础谋发展。加快构建“两管一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抓住“三网融合”建设契机,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新涪城》、《涪城新闻》、涪城新闻网数字化转型工程。选好配强文化系统领导班子,抓好“两个一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库,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抓协调形合力。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构建宣传部组织协调、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主抓文化管理和文化活动、社科联主抓哲学社会科学、新闻中心主抓网络文化、文联主抓文艺作品与发展的齐抓共管联动机制。加强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建设和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代表、服务、协调和自律作用,促使文化行业、团体充满活力、健康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