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江油市山区农村经济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12-26  发稿编辑:景秀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山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与我市发达的平坝地区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非常低,如何加快发展山区农村经济,促全市农业的平衡发展,是摆在山区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开慧书记在我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坚定不移的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引导丘区、山区的农村建设”的精神,对我市的山区农村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山区现状

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北部为山地,东南为丘陵、平坝,海拔高度从462米到2356米,呈立体多生态的气候。

山区位于市境北部龙门山一带,包括雁门、石元、敬元、枫顺、六合、云集及武都、含增、大康、永胜、新春、重华、文胜、马角的部分地区,共14个乡(镇)81个村。幅员面积1727837亩,占全市总幅员面积的42.4%。总人口8.47万人,人口密度74人/km?,其中农业人口7.12万人,农业劳动力3.42万人。耕地面积10.04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4.3%。该区以切割较深、连绵不断的低山、低中山地貌类型为主,其中低山占本区幅员面积的46%,低中山占54%,均属龙门山系,主要有云罗山、旱坪山、藏王寨山、观雾山、吴家后山、紫山等,一般海拔高度800-1500m,起伏量>200m,枫顺乡轿子顶海拔2356m,为县境内最高点;分布于山地中、上部的山原地貌类型,占本区幅员面积的0.2%,一般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少量的丘陵地貌则主要分布于与中南丘陵宽谷区交界一带。土壤大多为山地黄棕壤土。

山区的气候条件次于平坝台地区和丘陵宽谷区,年均温≤15.2℃,≥10℃的年积温4225℃,无霜期少于239天,年降水量1000-1400mm。日照少、暴雨集中、气候冷凉是本区气候的一般特点。受太平洋暖湿季风影响,夏季常降地形雨,滑坡、洪水和风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很大威胁。

山区自然植被较好,生长有华山松、桦木、枫香、樟木、杉木、楠木、柏木等多种乔灌木树种和其它植物,有植物种类59科91属130种,森林覆盖率达39.3%。但由于坡陡,部分植被受到破坏的地区,尤其是“5.12”特大地震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仍然相当严重,该区耕地面积很少,人平仅1.2亩,其中除谷底沟边一带耕地土壤肥力较高,其它耕地土层脊薄,坡度陡,以种植黄花、木耳、核桃、板栗、猕猴桃、生漆、棕片、香菇、茶叶、杜仲等较为适宜。

二、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可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在土地利用上多以传统方式栽种传统作物。

(二)生产规模小,商品批量小,市场适应能力弱,农产品外销少,主要满足当地需要附加值低。

(三)外出务工人数过多,劳动力严重缺乏。

(四)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素质普遍偏低,信息不畅,思想保守。

(五)居住分散,交通相对闭塞,基础建设严重滞后。

(六)体制机制不活,思想不够解放,投资环境欠佳,缺人才,缺项目,缺资金。

三、山区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一)生态资源好,水资源,林地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自然条件优越。

(二)外出务工人民多造成无人播种的土地多,利于集中化经营。

(三)村民致富愿望强烈,有吃苦耐劳精神。

(四)“5.12“特大地震恢复重建,已为山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绘就山区经济建设和发展蓝图。

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尊重专家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制定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每个村确定发展模式和建设定位。充分体现当地经济和地域特色。

1、加大农业特殊资源普查力度。拥有了资源,才能拥有发展。

(1)农业地方品种。经过数年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系列优质特色的地方品种如蔬菜、山区玉米等。

(2)山区野生资源,不同的立体气候条件和天然屏障而形成和保留大量的资源如水果、野生菜、野生菌、花木、药材等。

2、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资源评价系统。拥有资源,但必须加大对资源认识和了解,坚持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和权威性专家评价系统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资源数据库。例如:观雾山的天麻,它的优良菌群的筛选;云集乔木金子弹,雌雄株的分布和再度开发;高山石盖菜的有效成份和适度开发。

(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拓宽产业功能。

从长远利益布局,找准产业支撑点,发展附加值,产业化经营水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水平都很高的产业,通过科学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并依据龙头企业(业主)和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主导增收产业。

1、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对历史和现在形成特殊生物资源,使其资源变资本,适度规模开发,科学化生产。有些资源是不能再生,但可以适度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开发的原则,进行野生资源驯化和标准化生产。

2、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反季错季优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龙头,是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带动,开展农产品精品加工,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

2、确立品牌,增强品牌含金量。在适度开发同时,形成品牌,由于资源的唯一性,在标准化生产同时维护品牌,走向市场增加品牌的含金量,确保企业获利,农民增收。

3、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4、加强农产品基地进度。

5、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依托协会等多种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逐步建成长期稳定,联结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

(四)改善物质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加强水利建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村民饮水安全,抓好山坪塘等水利建设,确保旱涝保收。

2、加强交通建设,用好“一事一议”抓好村道建设。

3、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五)坚持多元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资金,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必须坚持多元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启动,项目资金打捆,金融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等渠道,筹建建设资金,破解资金难题。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坚持以民为本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融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制定优惠政策实行“以奖代补”,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巨大作用,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流向山区农业产业化园区。

(六)、坚持离土不离资源的原则,逐步实现优生劣汰。

坚持离土不离资源的原则,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引导农户集中成片居住的同时,还要教育、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开发利用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自觉淘汰劣质资源,较快促使资源变资本。

总之,山区经济发展对江油经济跨越式发展影响至关重要,“木桶短板理论”告诉我们山区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全市各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相互配合,在全市统筹安排下,扎实有力地支持山区经济发展,才能促使江油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