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半世农信路,一岗一深情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7-16  发稿编辑:韩春梅

 

 明年,当潼江水再一次漫过青石板堤岸时,我就要和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梓潼农商银行告别了。回望这一路走来的脚印,从初入出纳柜台前的紧张忐忑,到如今面对岗位工作的从容淡定,每个岗位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刚入行时,我是基层网点的一名出纳。那时的柜台不像现在这样智能化,每一笔现金收付都得靠手点、眼看、心记。记得第一次独立上岗,掌心触到老乡那沓被汗水浸得发潮的钞票时,指腹还能触摸到泥土与油菜花粉的粗粝感,我的指尖都在微微发颤。面对老乡卖了半季油菜籽的血汗钱,我愣是反复数了三遍才敢确认金额,小心翼翼地隔着柜台把点钞纸包好递回去时,他憨厚地笑:“小伙子真仔细,我就信得过信用社。”从那段日子起,“精准”二字像烙印一样刻在我心里,算盘珠子的碰撞声、点钞机的嗡鸣声,映衬出乡亲们满意的微笑,铺就了我职业生涯最初的底色。我渐渐明白,出纳不仅是管钱,更是在守护植根于大地上最朴素的信任。?

后来我当上会计了,世界仿佛打开另一扇窗。一张张凭证、一本本账簿,在别人眼里或许枯燥乏味,在我看来却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符号,这里有县城商户的流水,有乡镇合作社的往来,字里行间都是经济发展的脉动。为了把账做实,我把农信社会计制度翻得卷了边,遇到疑难问题就追着老会计问个不停。办公室的灯光映着窗外的老槐树,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加班钻研的深夜。当报表顺利生成,账目核对无误时,一个个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数据跃然纸上,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让我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情愫。会计工作让我学会了用数据说话,也让我懂得了严谨背后是对农信事业扎根乡土的责任担当。?

再后来,我开始从事信贷岗位,第一次走出办公室,沿着田埂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他们有急需资金扩大脐橙种植的合作社,有怀揣创业梦想在县城开起农家乐的返乡青年,也有孩子考上大学需要周转学费的农户。每一次贷前调查,我都踩着泥路去看果树的长势,坐在堂屋里听老人算全年的收支,也拗不过老乡的热情去掀开蒸笼尝新做的米豆腐。每一次贷款审批,我都要在风险防控和支持乡亲发展间找平衡。记得有个做农产品加工的客户,因缺乏抵押物贷款申请屡屡碰壁,但看到他厂房里库存的优质产品和满满的创业热情后,我反复研究政策,为他找到了合适的担保方式。后来他的企业越做越大,每次见到我都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说“多亏信用社,让我的产品走得更远,也让梓潼的味道走得更远。”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信贷不仅是发放贷款,更是在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涓涓细流,为无数人的梦想插上腾飞翅膀。?

成为审计部总经理后,我的视角又高了一层。审计工作就像给银行做“体检”,要在纷繁复杂的业务中找出潜在风险,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我和团队跑遍了全县38个乡镇网点,面对过不理解的眼神,也碰到过刻意遮掩的细节。但每当揪出风险点,看着制度补全、流程规范,就觉得值。有人说审计是“挑刺”,但我知道,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守住风险底线,才能让土生土长的农商银行在梓潼大地上根扎得更深、步履走得更稳。这份工作教会了我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也让我更加敬畏“扎根本土、服务三农”的初心、坚守农信事业的底线。?

最后几年,我负责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更具体的诉求。处理投诉时,我总能想起当年柜台前的自己,想起那位卖菜籽的老乡教会我的“把乡亲当家人”的道理。有客户在外地忙生意,微信、支付宝却突然转不了账,打网点电话没人接,只能带着火气拨通总行投诉热线。我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联系网点核实,了解到是因为异常交易临时限额,赶紧教客户用手机银行走限额调整流程。听着手机那头的呼吸渐渐平稳,一句“可以了,转出去了,太谢谢了”让我也深深松了口气。我深刻体会到,消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用心接住每一份来自梓潼乡亲的信任,这是四川农商银行能赢得民心的根本。?

参加工作近四十年,我们始终在变,从泛黄存折到指尖支付,从手工操作到智能服务,从实体网点到线上平台,我们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但似乎也有些东西始终没变,柜台前那句带着乡音的“你好”,贷款中“服务三农”的初心,以及代代农商人“扎根梓潼”的坚守。

或许明年退休后某天,我会仍然怀念网点清晨开门时的铜铃声,怀念和同事们冒雨去村里收贷的夜晚,怀念客户那句简单的“谢谢”。我也会庆幸自己能在农商行的各岗位上留下足迹,能为家乡的发展拧上一把劲。?

退休不是结束,而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我会永远带着乡土回忆告别,也衷心祝愿我深爱的梓潼农商银行,像门前的潼江水一样,滋养更多乡土,承载更多梦想,在服务梓潼发展的道路上,继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作者:四川梓潼农商银行  江绵鹏)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