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仅在文艺界,而且在教育界、新闻界都引起了共鸣。
改革开放,我们一路走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并完善,文艺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游离于市场之外,它同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并向前发展。对文艺而言,市场的确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市场竞争使作家、艺术家不再旱涝保收,成为一个“胜优汰劣”职业,市场可以决定艺术家和作品的生死;另一方面,市场也成了试金石,让某些文艺家的灵魂“原形毕露”,如果文艺家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唯市场马首是瞻,一位迎合市场,其创作必然认钱不认人,有奶便是娘。如果这样,其人和作品便走进了死胡同。即便暂时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名利双收”,很快也会被踢出队伍,寿终正寝。
从这个意义上说,习主席“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实际上是给文艺家和文艺作品指明发展的方向。
我们的文艺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应该说至少理论是早就解决了,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二为”方针。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党。所以,尽管在不同时期,文艺政策都有调整,但“二为”方向却始终未变,“双百”方针始终未变。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有自身的竞争法则,艺术作品当然也要“适者生存”,但沾染了铜臭气的、低俗、庸俗甚至恶俗的作品、单纯追求感官刺激作品虽然能够暂时找到生存的空间,或许还可能“繁荣”,但由于与“二为”方针背道而驰,它们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一些人对经典作品赋予“新意”,开始的确引得人们开口大笑,但很快便成为过街老鼠,最终激浊扬清,本来面目昨日重现。
我们需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佳作。这就要求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就要求艺术家要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在创作中要深思“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做到“三贴近”。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地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文艺家和文艺作品要像王安石诗中的“墙角数枝梅”那样,做到“凌寒独自开”。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首先要“出淤泥而不染”,其作品才能“濯清涟而不妖”。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家就要牢牢把握时代节拍,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之中,努力创造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的优秀作品。要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千万不能认钱不认人,不能有奶便是娘,更不能与金钱联姻。
(江油市双河镇 刘刚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