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残疾人,行动不方便,因邻居借钱不还又找不到人,我要告他们,你们能上门为我办理吗?”6月16日下午2点多,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法院三合人民法庭庭长李光旭接到辖区当事人何福林老人的咨询电话,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他立即叫上书记员拿着立案材料驱车前往。
在何福林老人家,法官详细了解了案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2013年初的一天,家住江油市长城新村的住户张某夫妇以自已儿子生重病急需用钱为由,向住在该小区附近开小卖部的何福林老人借款一万元,并约定用期三个月,期满后归还本金和利息。约定时间到期后,老人多次向张某夫妇索要借款,张某夫妇总是以各种理拒绝还钱。2013年9月17日, 何福林老人再次上门找到张某夫妇,但还是没有拿到钱, 而张某夫妇只向何福林老人出具了一张没有明确还款时间的借条。之后,张某夫妇变换了住处和电话,老人无法与其联系。听完老人的陈述后,法官立即指导老人整理好立案的相关材料。
长期以来,江油法院始终恪守司法便民理念,将司法便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多种便民方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院更进一步细化便民举措,将立案庭和人民法庭及法官的电话向社会公开,针对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特殊诉讼人群,采取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方式,让司法工作更加贴近民情,贴近民意,贴近民心,确保困难群众都能及时立案,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李法官,真没想到一个电话您们就上门了,谢谢您们!”何福林老人紧紧握着法官李光旭的手,感动地说,“江油法官真是咱残疾人的双腿!” (兰有斌 梁柱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