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300元的年薪42年的坚守66岁的村官让谁汗颜?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6-04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11年春节,他召集村民开会讨论重新改选小组长。可是,听说老队长不想干了,村民们纷纷借辞拒绝参会。(6月2日武汉晚报)

这位66岁的村民小组长名叫陈炳兰,从15岁当上了“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耕牛组组长”到如今,除却中途被人冤枉赌气辞职休息了7年,已经当了42年的“生产队长”。在村民的眼里,陈炳兰,勤奋踏实,肯学肯干,从带领村民发展柑橘产业,到如今,发展集体经济,他一步一步改变着原本落后的村庄的面貌,让家家户户住上了白墙黛瓦的小楼,用集体经济收益帮村民免费灌溉、购买有线电视和合作医疗,让陈炳兰所在的江夏区山坡街光星村28组几乎成了“世外桃源”。

然而,谁也不会相信,这位一辈子致力于改变村民命运,当了42年“生产队长“的陈炳兰竟然拿着300元的年薪,实际上300的年薪是4年前才涨到的,之前一直是200元。这么点报酬,放在全国其他任何地方,也可能是最低之一。或许正如陈炳兰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并不是为了当这个官,了不计较这个报酬,42年的坚守,只是因为村民的信任,在他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意味着村民把希望都托付于他,这是一份无比沉重的责任,不能放下,只能去承担。

陈炳兰的丝毫不计个人利益,只讲对群众奉献的精神该令多少当下的干部们汗颜?300元的年薪,在绝大部分干部眼里只是一包烟钱,一搓麻将,甚至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小数目。然而42年的坚守,始终不离不弃的为村民的美好明天尽心尽力,这样的干部又有多少?

实际上,群众往往看到的是干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住在城里,周一至周五从城市来到基层,风尘仆仆,早上匆匆而来,下午不到下班时间便绝尘而去。群众也很难目的看到干部的样子,了解干部的想法,更别提要求干部带领群众干出一番事业来。

66岁,已经是正常退休的年纪了,但陈炳兰依然奔波忙碌于他热爱的那个村民小组的事业,为他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面向黄土,背朝天”,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然而当下的干部们,不知比这位66岁的“生产组长”官要大多少,要年轻多少,身体要结实多少,但若要比为了村民的利益,谁更有责任,谁更有担当,无疑绝大多数干部是比不上陈炳兰的。

或许在感到汗颜之余,各级执政干部更能从陈炳兰身上学到些什么。学他不计较报酬,只讲付出,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事,用敢拼敢干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切实的改变群众的生活条件,这其实也是一名干部的职责和本份。
   作者:伍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