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千年古梨守望古老山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4-04  发稿编辑:韩春梅

 

9000多株老态龙钟的古梨树,依旧含苞怒放笑春风,盛开那如云似雪的梨花,开遍沟沟壑壑,与一幢幢川西北民居风格的农房交相辉映,共同守护着江油市含增镇含增村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古梨见证山村变迁

 

QQ截图20140404164327.jpg
 

  “哇,这颗梨树好大啊!”昨(4月2)日下午,在位于花果山的含增村“梨花山庄”接待中心北边,一棵胸径60余厘米、高近20米的古梨树,引来游客的惊呼。两个男子跑上前去合抱,差点还抱不拢(如图)。
  

“农村改革开放搞承包制时,我家分到了这棵千年梨树王。这几年,村里发展旅游,每年都有不少外地人,来看这棵老梨树。”含增村8社75岁的黎良军大爷说,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宁氏、黎氏两个家族的先辈远道而来,劈路登上花果山落户兴业时,山上已长满饭盆大小的梨树了。这些古梨树虽然历尽沧桑,树干也裂了缝、空了心、断了顶,但依旧年年开花。黎良军家也加入了‘梨花山庄’搞旅游,虽然他和老伴岁数大了,但是做点扫地这些小活路,就相当于锻炼身体,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还是巴适的。

 据江油市林业局考证,这些梨树大概栽植于北宋景德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存活至今的树龄在400年以上的梨树有9000余棵,且星罗棋布地遍布花果山。这些古梨树作为“活文物”,对研究我国沙梨品种的生长及进化有着极高的价值。

古梨成村民“摇钱树”

因为这些古梨在全村近万棵,尤其以该村三组、四组数量众多,且集中成林,蔚为壮观。每到秋天,树枝头就缀满黄澄澄的梨子。“从2010年春天起,含增村的20多户村民,自发建成了占地17平方公里的‘梨花山庄’,开始搞旅游开发,年收入都有一两百万,村民的人均收入在2013年也突破了1万元。”含增村村主任曹广发说,过去,花果山因山高路远,全村1700多人,只有900多亩土地,农业基础条件相对滞后,长期困扰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自5.12地震后,当地结合灾后重建不断加快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地震后这几年,在党委政府支持下,村民努力下,我村已建成了硬化过的村道近13公里,最后一公里的赏花游道,也于2014年2月建成了,这极大地促进了我村发展和村民增收。”曹广发介绍,这种梨叫沙梨(俗称“麻花梨”),肉厚、核小、汁多,吃起来清甜可口。如今,含增村在大力保护现有古梨树的基础上,补植优质梨2万余棵、500余亩,如今已陆续坐果。而接待游客餐饮的农家乐,也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11家。

据了解,花果山地处神话封神演义发源地的乾元山山麓的含增镇含增村,紧邻“万(万源)阿(阿坝)公路”,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00多米。境内呈喀斯特地貌,到处峰峦叠嶂,气候适宜,植被十分茂盛。每年清明节前夕,成片古梨树竞相怒放,与零星的桃花、油菜花相映成趣,构成如画美景。

“花果山交通方便,海拔适度,气候适宜,景色秀丽,最适合户外运动爱好者登山、徒步了!”一群来自成都的驴友正沿着游道边走边赏花、拍照。


( 特约记者   田明霞  文/图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