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文明网消息,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把勤劳节俭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人民网3月5日)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懒惰和浪费损失的不仅仅是物质成果,更严重的是损毁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人的道德情操。
近些年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奢侈浪费之风。官场上,奢侈浪费之风、贪腐之风越刮越猛,用公款或他人的私款抽名烟、戴名表、用名笔、拎名包、开高档车、穿高档服装、用高档办公用品、吃豪华宴、建豪华办公楼、游风景名胜、收藏珍稀文物;社会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笑贫不笑娼,争面子,讲排场,竞奢华,好攀比,人情债无处不在,铺张浪费随处可见;商场上,“极品”、“奢华”、“尊贵”、“皇家”等字眼充斥于广告推销中;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有求必应,子女对父母索取无度,安然啃老……诸如此类的社会病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社会肌体,浪费着社会资源,损毁着人们的生存发展环境。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一个社会清朗节俭风气的养成,固然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但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厉行节俭,领导干部做得怎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怎样。狠刹浪费之风,首先要从整治公款浪费开始。因为打的是公务旗号,这种“不揣腰包”的公款浪费,相比于贪污受贿,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是恶劣的行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干部应该怎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首先要抓学习,全面动员求共识。通过认真学习《条例》精神实质,吃透上情,形成统一的思想。结合中央改进作风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广泛动员,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中央整治奢侈浪费的决心。其次是抓制度建设,上下联动谋对接。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下情,形成落实的配套制度。通过调研,全面掌握全县党政机关干部作风特别是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方面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是抓保障,贯彻执行全覆盖。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最后是抓示范,领导带头做表率。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领导干部当好表率,才能形成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不只是小事,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奢侈浪费。相比于过去,我们的条件确实好多了。然而,就在一些人摆阔气、讲排场、比奢华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不要忘了,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要忘了,我们的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容忍各种奢侈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势在必行,贵在坚持。
(作 者:龙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