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延晶
过春节是喜庆事,但也有其负面影响,尤其对一些特殊人群而言,过节期间如果不能调节好生活节奏、情绪情感或处理好家庭问题,极易给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一、游子谨防心理异常
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漂泊,长期独处的游子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变化,通常是强烈的思乡和思亲情绪,到了节假日,尤其是春节不能回家的游子,这种思亲情绪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如果见到来自家乡的亲人,则会备感亲切。另外,大多游子都有较强的孤独感、无援感和空虚感,特别是工作在那些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的地区时,这种感觉更强烈。有的人会因此变得寂寞和忧闷,甚至产生精神抑郁。
针对上述心理变化,在心理护理与保健时应该注意:首先要确立四海为家的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可冲淡一些思乡的情绪。还可带一些家乡、亲人的照片,录音带等,闲时看一看,听一听,以满足思乡和思念亲人的心理需要。如有条件,在网上视频3天当然更好。其次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第三,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在加快,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对身处异地他乡的人们来说,充实、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助于消除工作后的疲劳,排遣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情绪,调节心理的平衡。
二、预防“旅行性精神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过春节选择旅行,在饱览旅途风光之时,游客大多会有一些防病的意识和常识,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旅途中还须防“旅行性精神病”。
“旅行性精神病”是一种突发的精神障碍,过去没有精神失常史的人也可发生。该病一般见于24小时以上的旅行中,起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列车上乘客拥挤、
空气污浊以及乘车时间过长而引起疲劳、睡眠不足、营养与供水缺乏、焦虑紧张等有关。该病发作急骤,病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片断的被害妄想或其他妄想。有时还会发生伤人、毁物、跳车等严重的危险行为,给自己或周围旅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预防“旅行性精神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切忌仓促出行。
2.最好和亲朋好友结伴而行,以便旅途中能相互照顾。
3.如车上人多拥挤,自己又无座位,切不可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旅行,应中途下车休息,待疲劳消除后再重新上路。
4.旅途中应注意尽量多活动肢体,停站时应打开车窗以使空气流通,条件允许时可下车在站台上稍稍走动。
5.在旅途中,出现严重精神症状的病人应及时下车,前往当地精神病院诊治,一般几周即可痊愈。
三、谨防陷入“过年”的心理误区
攀比心理 有人说,“过年是过钱”,指有的人为热闹过年,不顾家庭经济条件,互相攀比。他们花大钱买年货、购衣物、置家当,甚至不惜借债讲排场+这种攀比风实不可取。据消协去年对某城市抽样调查,市民春节期间平均消费为3068.4元/户。当然,花点钱欢欢喜喜过个年,无可非议。但应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消费,更不可铺张。
慈爱心理 “孩子们一年难得回家一次,过年了,要好好给孩子们一点补偿”。这是许多老年人的想法。为让儿孙们过年吃得开心,玩得高兴,他们不顾年老体弱,不辞劳累,采购年货、收拾房子、打扫卫生、下厨做饭,从年前忙到年后。据心理专家的资料报告显示,94.3%的老年人有这种淳朴的补偿心理。同时专家还发现,正是这种补偿心理使64%的“痴心父母”在春节期间导致腰椎劳损、高血压、心血管及糖尿病等复发或加重。由此可见,补偿心理的负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放纵心理 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是一些青年人聚在一起举杯求乐。在酒席桌上,他们思想放纵,我行我素,忘乎所以,大呼小叫,猜拳行令,争强好胜,自显“英雄”。他们喝完啤酒饮白酒,用过小杯换大杯,一喝就是几个小时,这样极易导致胃炎、急性胃扩张及肝损伤等疾患,严重者还会造成因酒精中毒而死亡的后果。因此,凡事要有度,不可逞能酿苦果。
迁就心理 过年图吉利,因此许多家长在春节期间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存在着一种包容迁就的心理。他们对孩子要钱下馆子、逛商场、玩游戏机等要求,百依百顺、尽量满足。特别是对孩子燃放鞭炮不加以制止,反而抱着“过年了,让孩子玩个高兴”的心理。这种一意迁就,忽视安全而造成乐极生悲的教训,年年春节都有发生,切不可掉以轻心。
四、提防孩子尝试烟酒
春节是孩子最容易沾上吸烟喝酒等坏毛病的时候。这段时间,父母往往会因过年喜庆,而放松对孩子吸烟饮酒行为的警惕,认为偶尔为之,没有大碍。殊不知,即使偶尔的吸烟饮酒也会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虽然吸烟饮酒并非一日两日就会成瘾,但青少年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而且在许多孩子眼里,抽烟是一种男子汉的标志,是成熟韵标志,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而选择吸烟饮酒这种方式。如不加以科学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孩子上瘾。有时吸烟会使孩子产生精神障碍。一旦成瘾后,随着烟酒中毒的加深,有些孩子的人格也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如有的孩子变得玩世不恭或不可理喻等,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春节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吸烟饮酒行为切不可听之任之,而应严加禁止。
五、警惕精神分裂症复发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也是对患者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社会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春节是精神分裂症的多发季节,虽然可能存在气候对发病的影响,但是人为因素仍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作或复发的重要因素。
春节期间,差不多每个人都忙,往往顾不上督促病人吃药,也不太留心病人症状的变化。有的患者家属担心春节期间有很多人来串门,患者在家里睡觉给二家人丢面子,因此故意给病人减药,觉得,临时减几天药无所谓;还有的家属相信封建迷信,认为精神分裂症有喜事“冲”一下就会痊愈,在春节期间给患者介绍对象或办婚事,也就把药停了;有的住院病人疗效还不稳定,家里希望过个团圆年,将患者接回家,却没有监督患者吃药,这些都容易导致病症的加重或复发。
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往往不规律,看电视、打牌、玩麻将、喝酒,这些活动往往使患者较为兴奋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而春节期间去医院看病又比较困难,这些都不利于病人康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