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富兴镇天梯村核桃产业园里,200多亩核桃林绿树成荫,浓密的核桃叶下,嫩绿色的小核桃清晰可见,树下套种的芍药花开正艳。阵阵凉风吹来,香气四溢,沁人心脾,顿感心旷神怡。在花丛中干活的当地农户和精准扶贫户不时欢笑,形成一道人笑、花香、叶绿的亮丽风景线。
富兴镇天梯村核桃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当初,这里是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灌木林密、无处下脚的荒坡地。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传统农业收入低、见效慢,附近中青年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这片山坡地撂荒多年,无人问津。2010年,年近6旬、具有多年中药购销经历的唐光明却看中了这块黄金宝地,经与当地村委联系,表达了自己承包荒坡和土地种植核桃及套种芍药的想法,得到了村委班子的大力支持。在村委会的协调下,与天梯村5组、7组部分村民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其中包括不少精准扶贫农户。说干就干,一贯雷厉风行的唐大爷放弃城里安逸的生活,拿出多年经商的积蓄,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以接近退休的年龄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一头扎进这片荒坡地,从杂草灌木移除、平整土地开始,继而承包农户抛荒地并种下核桃,还在核桃树下套种芍药,勾画的蓝图逐渐清晰起来。几年来,信用社累计投入信贷资金近3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唐大爷种植项目的有序推进,现基地已陆续投入资金近300万元,承包土地和荒坡260余亩,种植核桃树11812株、每亩套种芍药3000余苗,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唐大爷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吸收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和精准扶贫户,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邻村的李孝树、李家彦也大力投入资金从事中药种植及经济林木种植,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周边农户经济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自承包这片山坡开始,唐大爷始终做到与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密切联系,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承租土地时首先以高于一般农户20%的价格租用精准扶贫农户的土地,并以每天50元的工价吸收有劳动力的精准扶贫农户到种植园打工,每天支付工钱还管午饭。贫困户工作十分积极踊跃,每天可以凭力气挣钱,年终还可收取土地租金。土地流转政策让贫困户不出家门一样可以摆脱贫困,得益于唐大爷这批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创业人,用自己的努力付出,融入了这片饱含心血的土地。
目前,天梯村核桃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30余万元,常年固定在园区打工的精准扶贫农户三户、四人,忙时请工人10余名,而唐大爷则全年无休,对上万余株核桃桃了如指掌,每到这个季节,更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核桃树进行嫁接、病虫害防治,60多岁的年龄了,却精神矍铄。多年的辛苦耕耘,距唐大爷心中的梦想已越来越近,现在芍药长势良好,核桃开始全面挂果。目前芍药花市场价格0.80元/朵,今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4.50万元,而且还是收购人员上门采摘,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随着芍药的成长年限增长,根茎更加壮硕,预计今后每年芍药花销售额可达60-70万元;核桃树保守估计每株年产30斤,价值300元,10000余株核桃可实现产值约300万元,总收入可达360万元。除去支付贫困户土地租金租金、工资20万元及其他经营成本,每年可实现纯收入120万元。在园区打工的精准扶贫户李顺聪一家两个人,现在已可实现年工资收入3至4万元,他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说道:“想都想不到,我这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不出家门就可以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那样挣钱,还是国家的产业扶贫政策好!”唐大爷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当地贫困户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和条件,吸收贫困户及中老年农户来园区打工,真正做到了已富他富共同致富,在产业扶贫的路上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邹浩 曾道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