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及“四好新村”建设目标,按照全县和镇党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结合天岭村精准脱贫工作实际,特制定本2018年脱贫工作规划及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天岭村离县城30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1911亩(人均耕地1.22亩),林地1143亩。全村有党小组10个,党员45名,村支两委6人。全村总户数485户,总人口156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015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劳动力人口45%;有残疾人40人,五保户4户4人,享受农村低保41户66人。天岭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精准识别贫困户101户贫困人口320人,规划在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
2014年脱贫24户74人;2015年脱贫21户75人;2016年脱贫12户38人,2017年脱贫3户11人,截止2017年底全村剩余贫困户44户129人,2018年计划脱贫44户129人。
全村原有土坯房208户560人,2017年以来已实施C、D级危房改造14户63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户17人,实施避险搬迁1户6人,目前尚有未改建土坯房120户430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土坯房20户86人,已脱贫户贫困户土坯房25户83人。
五个一批情况:全村低保兜底一批41户66人,产业扶持一批45户135人,易地搬迁户一批4户17人,医疗救助一批25户95人。
二.存在的差距及主攻方向
对照省上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标准还存在的差距
贫困户:截止2017年底,2018年预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仅为3300元,未达到省定3500元的标准;“三保障”均已达标;“两不愁”、“三有”均达到标准。
贫困村:截止2017年底,全村的贫困发生率在3%;在产业发展方面,现有种养大户10户。现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预计2018年底达20000元;道路、水利设施比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目前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作战室不达标,对比“一低五有”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2018年的目标任务
贫困户:2018年计划脱贫44户129人。
贫困村:2018年计划实现我村129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启动实施村脱贫摘帽;计划种植460亩优质水稻,预计农户人均增收300元,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20000元、全年计划实施农村社道路路面硬化改造7.85千米,断头路1.45千米。启动建设1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个(藤椒、花生)。
(一)落实贫困户帮扶措施
1、发展产业。计划发展藤椒种植、花生两个产业。扶持50户141人,力争人均增收300元。
2、劳务输出。争取组织贫困户外出务工60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达到25000元。
3、政策兜底。2018年对25户,7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低保兜底,确保贫困户收入达标。
4、住房保障。2018年计划动员组织20户贫困户进行住房改造。
5、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发展藤椒种植、花生两个产业,与集体经济建设利益链接机制,预计达到20000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新建或改建计划(含桥函、产业道路、林间道路)。修建1--10社道路4.9千米,合所需资金176.4万元。
2、水利新建或改建整治计划(含塘库堰、渠系、提灌站等)。堰塘整治9口(2、4、5、6、7、8、9、10社)堰埂及坝顶硬化,除淤等建设,所需资金79万元。
四.2018年主要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村、社道路(含桥函、产业道路、林间道路)
建设规划:2018年计划修建1--10社道路4.9千米,2.5米宽,厚0.18米。其中:
1社:社道路从三社戴家垭到太平堰处总长1千米,2.5米宽,厚0.18米36万元,其中自筹6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30万元;
2社:从王正宪至王顺伦处总长0.7千米,2.5米宽,厚0.18米25.2万元,其中自筹4.2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21万元;
3社:村道路路口至李远富处总长0.41千米,2.5米宽,厚0.18米14.76万元,其中自筹2.46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12.3万元;
4社至袁家湾总长0.415千米,2.5米宽,厚0.18米14.94万元,其中自筹2.49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12.45万元;
5社:熊家垭至五社总长0.315千米,2.5米宽,厚0.18米11.34万元,其中自筹1.89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9.45万元;
6社:村道路至陈家小湾总长0.15千米,2.5米宽,厚0.18米5.4万元,其中自筹0.9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4.5万元;
7社:村道路路口至陈家湾总长0.88千米,2.5米宽,厚0.18米31.68万元,其中自筹5.28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26.4万元;
8社村道路至胡家大院子社道路总长0.45千米,2.5米宽,厚0.18米16.2万元,其中自筹2.7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13.5万元;
10社:从一社道路至十社傅家院总长0.58千米,2.5米宽,厚0.18米20.88万元,其中自筹3.48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17.4万元;
共需资金176.4万元,其中自筹29.4万元,需财政资金补助147万元。
断头路:六社至金桥村二社总长0.35千米,九社至八洞镇新春寺村四组总长1.1千米总约需资金65.25万元。2018年计划断头路总长1.45米,计划宽3.5米,厚0.18米,需财政资金补助65.25万元。
养鸡产业路从三社路口至郭家湾总长1.5千米总约需资金45万,计划宽2.5米,厚0.18米,所需财政资金补助45万元。
投资额度:共计投资286.65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财政补助257.25万元,自筹29.4万元
实施年度:2018年
资金概算286.65万元
争取财政:257.25万元
2、水利设施
建设规模:堰塘整治9口
其中:
2社:潘家堰总面积8亩,整治硬化迎水面长15米,深2米,补漏共计0.3万元;
4社:袁家湾堰总面积1.8亩,加固硬化迎水面长70米,深1.5米10万元;堰塘除淤2万元,其中自筹2万元;
5社:熊家堰总面积1.5亩,整治硬化迎水面长30米,深1.5米2万元;张家堰总面积2.2亩,加固硬化迎水面长100米,深1.8米10万元,堰塘除淤5万元,其中自筹5万元;
6社:唐家堰总面积3.4亩, 加固硬化迎水面长100米,深2米10万元;堰塘除淤3万元,其中自筹3万元;
7社:张家堰总面积2亩,加固硬化迎水面长50米,深1.5米3万元;
8社:马草堰总面积1.5亩,整治硬化迎水面长50米,深1.5米2.7万元;
9社:甲口堰总面积2亩,加固硬化整治硬化迎水面长50米,深2米10.2万元;堰塘除淤1.8万元,其中自筹1.8万元;
10社:傅家堰塘总面积2亩,加固硬化迎水面长100米,深2米15万元;堰塘除淤4万元,其中自筹4万元;
投资额度:共计投资79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财政补助63.2万元,自筹15.8万元
实施年度:2018年
资金概算79万元。
3、农房改造
建设规模:对全村有隐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危房户全面实施改建。
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需进行农户改造,其中易地搬迁户3户,12人,所需资金22.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万元,村民自筹4.5万元;39户为2017年D级危房改造指标户,其中统规统建8户,所需资金3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4万元,自筹8万元;自主建房31户,约需资金23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77.5万元,自筹155万元。合计需287.4万元。
投资额度:共计投资22.9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财政补助18.4万元,村民自筹4.5万元
实施年度:2018年
资金概算22.9万元
争取财政资金:22.9万元
(二)阵地建设
村民公共场所设施设备建设
建设规模:天岭村于2011年享受县组织部补助修建了260平方米办公室,现无村民活动广场。计划硬化广场1300平方米和广场围墙。广场硬化,面积1300平方米,厚0.18米,资金概算13.2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财政补助
实施年度:2018年
资金概算13.2万元。
(三)产业发展
建设规模:发展藤椒、花生产业,其中发展藤椒400亩,花生通过金桥花生专业全作社组织发展,预计种植300亩。
项目资金来源:产业扶持基金、社会资本、村民自筹
实施年度:2018年
资金概算50万元。产业基金50万元。
(四)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发展藤椒种植、花生两个产业,与集体经济建设利益链接机制,预计达到20000元。
(五)“四好新村”建设
广场围墙:围墙长75米,高2米,资金概算2.65万元。合计预算投资2.65万。
项目资金来源:财政补助
资金概算2.65万元。
五.投资概算
通过天岭村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农户自筹资金49.7万元,为了有足够的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因为项目建设而使村级集体经济负债,向上级财政争取资金354.7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机构。为确保西平镇天岭村扶贫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扶贫工程项目标任务,确定了由西平镇人民政府镇长唐明朋同志负总责,驻村工作组组长胡希,天岭村支部班子全体成员具体实施。
2、协调机构
天岭村2018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协调小组:
组长:郭家福(天岭村支部书记)
成员:林鸿伟(村主任)胡绍礼、郑金义、王玉红、傅斌
3、监督机构
天岭村2018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监督小组
组长:郭增进 成员:李远富、肖忠国、郑选胜
(一)加强涉农资金整合
(二)加强技术力量整合
(三)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七、群众主体
1、宣传动员
深入发动,加强宣传。村委会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议宣传扶贫项目内容及优惠政策,扶贫工作小组成员要进村入户,让群众对特困村扶贫建设的意义,政策要求,时间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参与决策。扶贫开发项目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要民主公开,发挥群众的主观性,把决策权交给群众。
3、参与建设。扶贫开发项目是国家财政投资,不仅要把项目建设好而且要管理好,村民筹资筹劳参与项目建设。
4、资金投入保障。扶贫资金是国家资金,项目建设必须按程序,资金实行县级财报帐制,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建设质量必须由民主理财和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管,确保资金和工程质量的安全。
八、项目统筹保障
1、严格计划。扶贫开发项目必须按照规划实施,不得擅自增加工程量。
2、严格资金管理。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
3、严格检查验收。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完工后首先申请镇人民政府初验合格后报县扶贫办验收。
4、严格公示公告。扶贫开发项目要通过广播,会议认真作好宣传,每一个环节必须召开村民议事会议,并作好记录,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必须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5、严格后续管理。为了确保全村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发挥长期效益,让农民长期受益,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管护”的问题,做到建管结合,落实管护主体和相关责任,建立管护制度。 (西平镇:刘金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