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级文件的有关要求,为稳步推进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据《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和该村实际,西平镇柑子园村向创建全国文明村冲刺。
一、 基本情况。
西平镇柑子园村原名乔家沟村,辖11个社组,1社到5社包围着西平场镇,6社到11社分布于西平到三台县城的公路沿线,因5社种植了大片的柑子树且位于整个村的中心位置,故改名为柑子园村。随着西平场镇的扩建,柑子园村的1到5社划入了西平场镇,柑子园村现辖6个社组,360户,1067人,党小组6个,党员44人。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西平镇柑子园村支部书记作为村发展第一责任人带领班子成员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明建设,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艰苦奋斗、争先创优为目标,突出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多元化、多功能的产业项目的发展。该村已修街道门面120余个,15000余平方米。服务业投资少见效快,利用紧靠场镇的优势大力经商办店,已新开店5家,年收入10万元。
村有固定资产150万元,现有余额4万余元,社有余额20多万元。柑子园村是西平镇重要的产粮村经济强村,输出劳动力达到580人,2016年村人均收入11000余元。
三、悠久的历史积淀
柑子园村建村历史悠久,为客家古村,西平古镇的主体在柑子园村内,明清时代的建筑保留较为完整。2017年入选第三批四川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名册。柑子园村传统村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吴氏宗祠保存最为完好,常年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街道以多个“十”字形排开,保存尚完好的7条古街道原来都是用石板铺成的,现在大约还保存有300余米。街道两边的房屋均是木制厢房,后面一般都设有四合院。最为完整时的西平古镇,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
四、文明村创建的主要做法
(一)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和宣传引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抓好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柑子园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会其他人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的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文明村创建工作。创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村民认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文明创建的目的和意义。
二是加强文明创建。积极在该村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柑子园村是西平镇文化先进村。从2002年5月19日到今一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四好村”。该村党员干部带头当好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示范户。广泛开展农村“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全村评选“五好家庭”210户,“星级文明户”26户,学有榜样,树有标兵。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
柑子园村紧靠西平场镇,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较便捷。一是投资近1233万元在柑子园村修建水泥路5公里,硬化1米宽的田间作业道380米。该村98%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和深井水,建有5个蓄水池,红层打井95口,70%用户安装了净水器和抽水机,180余户安装了天然气。新建垃圾池4个,安垃圾桶5个,落实保洁员11名,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改厕、改圈、改卫生面貌见成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村上建有一个文化休闲活动场所,免费供村民开展健身、跳舞等文化体育活动。当地村民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打乒乓球、玩篮球、散步聊天。每年春节前当地还会组织比赛,吸引到众多村民参与。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当地村民身体素质同时也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该村设有农家书屋,藏书5000余册,村文书任管理员,免费提供给村民借阅学习。远程教育设备运行良好,村广播天天响,有科普活动服务站。每月放映一次坝坝电影。村一次性投入6000余元购置功放音响设备1套,丰富了群众跳坝坝舞的需要。订阅了《精神文明报》《志愿者》专刊等党报党刊16份供村民阅读学习,不断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做好便民、综治调解、文化、警务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村有志愿者服务站,有成员8人,能独立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全村无黑网吧、违规经营的录像厅,无低俗的文艺演出和封建迷信出版物,支持文化中心户罗德凯办群众性文体活动。
五、加强村务制度建设,不断规范村民行为
一是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带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该村邻里关系融洽,家庭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做到了政通人和;无上访,无乱生孩子,无乱砍树木,无赌毒黄的丑恶现象;形成了关爱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良好风气。
二是柑子园村认真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治理工作。该村无垃圾乱丢、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杂乱等现象。该村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基础设施运行和使用及维护情况良好,村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全村有95%以上的农户建了楼房和新房。
三是柑子园村村务管理做到了“两公开一监督”,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收支每月公布上墙,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多年来,柑子园村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无严重违纪违法、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票否决”事项发生。
总之,近年来,柑子园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有效。全面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富裕文明新农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