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九大工程夯实民生事业基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8-12  发稿编辑:景秀丽

“民生事业是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泸州市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尊重民意,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民生工作目标必须放在‘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总体工作部署的显著位置。”近日,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民生事业突破推进组办公室主任任晓波在谈到上半年民生事业突破推进工作时如是表示。

为了保证民生事业有序进行,泸州确定了民生事业10项总体指标: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扶贫解困21.38万人;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9770套;养老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待遇支付达到81.0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5%,补偿比达到65%;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经费支出不低于财政支出的35%;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70%;乌蒙山古叙片区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7月31日,泸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二次集中新闻发布会,任晓波说,今年上半年,泸州市各区县民生建设事业10项总体指标推进良好,均达到或超过目标进度,取得了显著成就。泸州市民生事业突破重点项目有117个,计划总投资4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95亿元。截至6月底,117个项目完成投资42.54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55.28%,成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就业促进工程实现“劳有所得”。上半年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96.2425万人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9869.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5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从7月1日起,泸州市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800-880元调整为1070-1140元,保障群众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基本达成一致。

教育助学工程实现“学有所教”。重点抓好中小学及学前教育校点布局规划,新建中小学2所、幼儿园30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213万人,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9所。

扶贫攻坚工程实现“困有所帮”。全力抓好叙永、古蔺、合江等地的扶贫解困工作,整村推进新村扶贫35个,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2350人,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率100%,扶持农村贫困人口4.406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16.2%。

社会保障工程实现“老有所养”。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增扩面10万多人次,各项保险参保357万多人次。养老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待遇支出25.79亿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20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助达到每人每月90元。

医疗卫生工程实现“病有所医”。着力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乡镇标准化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9%,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62.78%。

百姓安居工程实现“住有所居”。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基础设施工程实现“基础夯实”。公路安保建设108公里,建设通乡油路134公里,通村公路430公里。新增节水灌面12.44万亩。改造农村电网线路800.37千米,实现130个自然村通电话,100个行政村通宽带。

生态环境工程实现“生态良好”。管护国有林55.1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61.47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1.5万亩、高标准农粮田18.52万亩。开展9条总长17.47公里中小河流整治,治理污染项目26个。

文化体育工程实现“文化惠民”。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图书馆7个、文化馆8个、乡镇文化站128个,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