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 (记者 庄媛)绵阳作为四川乃至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曾有“水稻制种半四川,四川制种半绵阳”的赞誉,全市常年水稻制种面积达18万亩,总产量约4万吨,占全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的13%以上。有50多家企业常年在绵从事杂交水稻的制种,全市现已打造培育了60个重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乡镇。
近日,记者前往绵阳安县、梓潼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当地采取“公司+大户”、“公司+大户+农户”、“公司租赁承包”、“公司+种子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新型制种模式,通过与农户或水稻专业合作社合作,鼓励农户种植水稻,发展提升制种业。
在梓潼县卧龙镇丰谷村水稻制种基地,四川天宇种业公司为农户提供的F优498系列水稻品种深受农户赞誉。这种国审新品种高产早熟,被全村农户广泛种植。农户黎德富家12亩的制种田,每年可为全家带来5万元的纯收入。
种植公司就是这样通过提供优良的稻谷品种给农户,如梓潼的F优498系列、安县的绵恢725系列水稻品种,并在种植期间给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服务和机械,甚至垫资提供肥料和种植药物,帮助农户制种增收。
仅2012年,梓潼县就发展制种大户79户,制种面积2150亩,公司租赁承包2500亩,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种面积3820亩。并采取机械化方式进行制种管理,还从今年起开始进行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探索。
而水稻专业合作社在整个种子生产链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县籽昌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薛大树告诉记者,安县籽昌水稻制种专业合作是由安县永河镇梓潼村9户制种大户共同筹资组建的,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水稻制种生产,通过制种专业合作社有效的服务,制种农户的收益不断增加,与种植杂交稻相比,每年亩平增收在1000元以上,人平增收在800元以上,农民的制种积极性得到了保护,稳定了梓潼村的制种面积,
省农业厅相关人士表示,通过种子公司的基地入驻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水稻生产集约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加上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安县、梓潼水稻制种基地成功的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制种大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在成功运作模式下的安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3.91万亩,年产值超过亿元;梓潼县水稻制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达4.81万亩,年产值约1.3亿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