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一区多园”引领井研工业突破崛起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7-29  发稿编辑:景秀丽

机械轰轰运转,施工队挥汗如雨……近日,记者走进井研县城希望大道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只见一派忙碌景象。这是丘区井研抢抓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升级的一个剪影。

一组数据最能直观显现井研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2012年,工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占50.5%;工业集中区开发面积3.75平方公里,园区规上企业33家,实现产值94.6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5%以上;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盐磷化工、新兴产业五大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

“抢抓成都建设‘天府新区’、乐山建设‘双百城市’的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做强园区经济,夯实底部基础,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和谐、美丽、富饶的丘区井研县。”面对23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蓝图,该县县委书记左文良掷地有声。

“一区多园”的战略布局

记者从井研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获悉,2008年以来,该县开始设立工业集中区,通过成立机构,健全机制,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工业发展;搭建平台、创设舞台,大力招商引资、招高引新、招强引大,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然而,理想与现实有不短距离。典型中、浅丘地貌的井研,山头多、沟壑多,整体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难度大;产业发展小而全、散而乱,企业关联度、融合度不高,工业集中区发展步入窘境。

“大园区,小着眼。”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如何发展工业集中区,井研有着自己的创新设计和独特思考。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要求,绘就了一张全新的发展蓝图。该县工业集中区设置为A区和B区,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A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布局有盐磷化工园、新兴产业园;B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布局有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特色工业园。

“一轮”皓月,“众星”拱卫。目前,该县工业集中区“1+5”的布局和分区,让要素实现了聚集,功能得到了明晰,让井研工业形成全域互动、相得益彰、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有效开启了井研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路径、新动力。围绕打造专业特色明显、分工协作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产城互动发展的工业经济发展园要求,各个工业集中园既同唱一台戏,又各谱各的调;同绘一张画,又各着各的色。

“凤有异,而巢不同。”对于井研工业集中区目前的规划和建设的思路,该县分管副县长聂磊说,区域现代产业的发展,必须避免产业同构、行业雷同和同质竞争,“一区多园”有效立足了产业基础,优化了空间布局,集聚了各类要素,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可以这样说,“一区多园”是井研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结晶。

“专业园区”的孵化效益

企业入园,各显其能,竞相发展。按“一区多园”总体框架,井研工业集中区布局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盐磷化工、机械制造、新兴产业五个特色工业集中园,做专、做精、做优,已成该县“五大产业集群”孵化基地,产生强大综合效应。

记者见到,井研工业集中区沿国道213线、省道305线规划布局,已形成了一条开阔的黄金走廊,功能分区明晰,前景可期。未来五年,五大专业园产值将达到农产品加工110亿、纺织服装120亿元、盐磷化工50亿、机械制造20亿、新兴产业25亿,真正形成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拓区扩园,提质提效?“成链发展、关联发展是实现五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该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邹智勇介绍,农产品加工集群将重点推进产业链条向下游和精深加工延伸;纺织服装集群将围绕“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家纺用品)”产业链,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盐磷化工集群将以盐磷化工为主体,现代煤化工为配套,带动医药化工发展;机械制造集群将以精密铸件、大型铸件为主体,主动对接天府新区机车制造,发展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配套企业;新兴产业集群将围绕电子级磷酸新能源电池应用、新型膜材料、新兴生物产业等形成产业链。

邹智勇告诉记者,以企兴园是重点,项目支撑是关键。据介绍,在该县五大集群产业格局中,农产品加工板块已有蓝雁食品等企业30多家;纺织服装板块有缫丝1家,纺纱2家,生产棉织品企业、真丝和化纤企业48家,意龙印染公司已建成8条生产线,年整染能力1.2亿米;盐磷化工板块有福斯科技等企业;机械制造板块有成工铸造等一大批企业;新兴产业板块有福斯科技等科技型企业。

“未来五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培育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户、50亿元企业1户、20亿元企业2户、10亿元企业3户、5亿元企业4户以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以来,该县一批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和重大潜力效益的项目已经落地:金光集团化工园项目总投资32亿元,将实施60万吨纯碱技改搬迁、70万吨硝基复合肥及下游产品项目,年底将动工;意龙纺织服装园项目总投资5.3亿元,力争3年内达到年产服装5000万件规模,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吸纳工人6000人以上。

“集聚效益”的集成优势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井研县工业集中区蓬勃发展,一幅幅规划蓝图正在变为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工地,一片片靓丽的厂房。

在纺织服装园,记者见到,以前小、散、乱的现状已被打破,激活了一池春水:企业纷纷入园,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变强;“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完整的产业链,正在拉长、加宽、增厚;在服装加工领域,井研制造声名鹊起,成功走出国门。见证井研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来自广东的意龙印染公司董事长关洋深有感触地说,井研纺织产业有基础、有技术、有人才,园区聚集更是搭建了宽广的舞台,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装生产基地”指日可待。

花园、绿地、景观等园区风貌与现代化的厂房、现代化的管理相得益彰。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的又一感受。“入园发展,考验着传统的模式,为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气象。”该县经轮纺织公司总经理龚仲文说。对入园项目,该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风格,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使各工业园逐步演变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该县始终坚持在引进项目时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西博会、京洽会等大型的商贸会,该县都高起点做好项目生成、储备、包装和推介工作,坚持招商选资,突出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企业进驻园区。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一区多园”格局,不仅使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催生了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更有实实在在的新项目。因为对每个园区分门别类,放到独自的领域进行思考和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应运而生,带动着园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福斯科技公司正在开发生物磷酸燃料电池正极材料、纳米膜项目;泽尔汇科技正在实施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谈起正在谋划的几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该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宋加生目睹了一个个新项目的“出炉”。

“融入成乐”的区位提升

工业突破和园区发展,区位优势的提升是重要保障。随着一批重大交通建设的推进,曾经的丘区内陆已成为开放的前沿。区位变换,让井研成为了承接“天府新区”的重要辐射地,成为了连接成渝、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也成为了乐山市重要的东部门户,并加快融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和天府新区1小时时空圈。

融入成乐,交通先行。位于该县三江镇的乐自高速建设现场,大桥已屹然挺立,施工队伍正抓紧铺筑路面,确保今年10月通车。据了解,这是该县境内的首条高速公路,横贯井研东西,途经6个乡镇,届时将把井研成功带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除乐自高速公路外,还有仁寿―沐川高速、德阳―乐山高速,乐山―自贡―泸州铁路、连界―汪洋―燕岗铁路等“三高两铁”重大交通项目。乐山―井研城际快速新干道也将于今年底开工,这将加速当地实现与乐山同城化发展。实现交通破局,缩短时空距离,井研工业集中区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该县提出,要加快实施“融入成乐”发展,加快在交通上连接成乐,在产业上积极对接成乐,努力借智、借力、借势发展。为保障发展速度,该县实施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全面准确把握企业运行态势;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化“一站式”服务内容、方式,畅通重点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创建“环节最简、时间最短、力量最强、服务最优”的工业园区服务品牌。

为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该县强化政策保障,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企业给予优先扶持,着力引进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今年以来,该县已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井研县工业集中区项目入园暂行管理办法》,落实对企业入园、用地、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要素保障,供电方面,城南110KV变电站已开工建设,金仓220KV变电站计划年底启动;供气方面,推进乐山地区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井研段)建设;供水方面,抢抓全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契机,完善大佛水库渠系配套。

“园城一体”的直观感受

“一座园区,就是一座新城。”通过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深入推进了“两化”互动进入快车道。去年底,该县县城开发建设面积已达7.7平方公里。

“城市变化大,人气增加了,街道变美了。”这是井研街头市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企业入园、园区扩大,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人气商气。

围绕“县城+工业园B区”、“马踏片区+A区”的“双核带动”思路,随着工业集中区的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广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提供了重要条件;交通、商贸、物流等基础条件日益完善,丰富了园区内涵,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条件,为“两化”互动的加快创造了平台。井研将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园城共生,力争五年再造一座新城,将井研县城建成公园型生态绿城,建成具有坚实产业支撑的乐山东部门户。

“宜居绿城、产业新城”,“一水穿城两面山,半城山水半城绿”。该县优化功能分区,壮大集镇规模,推进产城一体,积极塑造具有丘区特色的山水城市特色,打造一批“绿心”、“绿河”、“绿道”。整合项目,实施城区沥混路面改造、县城污水处理系统、茫溪河城区段堤防和景观打造等项目,四星级酒店、井研中学迁建、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正加快进行。今年以来,该县又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目标,深化城乡环境治理,开展城乡风貌塑造,营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创造更加舒适的宜居环境。

感受井研园区,一片繁忙;行走井研街头,秩序井然;漫步茫溪河畔,风景如画。一个靓丽的县城展露新颜。

“加速井研‘突破崛起、强县富民’,工业是关键,园区是前提。”谈起乐山未来五年双百双千“2244”园区培育工程,到2017年井研要力争打造成为“三百亿园区”时,该县县长杨建钊信心满怀。随着井研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井研工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更加富裕,更加开放,更加宜居的井研,必将崛起于乐山东部!(刘建华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蒋培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