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建设中,我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内,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联网运行和全省一体化管理。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首创的流程管理模式,让公共资源交易变得更加公正、规范、透明、便捷。结合自身所长,省内多个市州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建设中创新、探索,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连日来,记者深入公共资源交易活跃的绵阳市、德阳市两地,采访其创新思路和成功经验。
绵阳市:深度优化电子招投标
一张光盘、一台电脑、一套系统,打开网页,就可进行招投标工作了。7月20日,记者在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看到的这一幕,也是这里每天上演的场景。
据了解,早在4年前,绵阳市就颇具前瞻性地率先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建设;时至今年5月1日,我国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才正式施行。以该办法施行为契机,电子招投标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绵阳市,随即开启了新一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
“从5月1日施行《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两个月以来,我市对招投标电子化系统进行了排查,该办法中提出41项要求,我市电子招投标系统已完成28项。对未完成项目作出了建设部署,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优化和改进。”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说。
电子招投标是什么?“即让招标、投标、评标全过程电子化、公开化、透明化。招投标人通过互联网可进行信息发布及标书下载,而投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合同授予等所有招投标环节都可通过互联网完成。”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技术信息科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电子招投标有哪些变革?“以投标标书为例,实现了从纸质标书到光盘标书再到网上投标的三级跳,以往一个项目的标书材料就达千页之多,成本高达上万元。现直接降低了这部分的支出,便捷环保。”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向记者展示,例如评标环节,可实现异地评标,即绵阳的项目可请成都的专家进行远程评标,以规避评标“猫腻”。
目前,绵阳市正在进行电子评标系统“五化”建设,即优化现有评标排序模式,有效遏制围标行为;固化专家评审废标条款,使评标更公正;深化围标串标检测手段,增加投标企业围标难度和成本;淡化项目招标业绩要求,防止人为设置门槛;强化现有评标系统优势,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下一步,将继续拓宽绵阳市电子化招投标覆盖领域,逐步将土地矿业权、国有产权、特许经营权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电子化招投标体系。
进一步优化的电子招投标工作,受到了客户的普遍赞赏,一中介代理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说:“从手工评标到全程电子化,重达10多斤的标书文件变成一张光盘。5秒钟导入电子标书,3分钟完成商务标清标分析,1分钟实现自动评标,招投标环节更加透明阳光且快捷高效。”
德阳市:首创固定价比选E方式
“德阳市创新性提出固定价比选E方式好!从去年开始,这个固定价比选办法正式在全省推行。”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综合处陈书介绍说。
固定价比选E方式如何运作?“打个比方,一个200万元以下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需进行招标,按照不同类别预算控制价下浮比例产生一个价格,然后将备案后的比选公告、预算控制价清单等统一上传至相关招标比选网进行公示。对于此价格区间能够接受且符合资质的公司都可进行网上报名。经过材料审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即可进入比选。中选企业的确定,则是在现场监督人员的监督下,通过网上随机抽取一家作为中选人并现场发出中选通知书。”
将耗时颇长的比选,精减到只需6个工作日,且更加透明、公开、高效的办法是如何创新出来的?据德阳市监察局招监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起源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当时,灾后恢复重建涉及的项目多,采用老办法,费时过长。那时,他们就在思考:能不能创新一种方式,既省时提效又廉政透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2010年7月1日,固定价比选E方式确定并试行。试行后,对该办法的不完善之处,又进行了修正、补充,使之与以前的老办法有明显的优势。“固定价比选E方式取消了比选文件的编制,有效防止了‘文字游戏’;取消了专家评审、谈判环节,从源头上规避了‘勾兑’行为;高额的参选保证金、现场查验资质和信用与随机抽取一家的组合形式,防止了借牌、挂靠和事后买标、卖标等违法转包、分包工程等行为。”德阳市监察局招监室主任徐文春介绍说。
这一创新办法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以前耗时长达半个月,新办法只需要6个工作日。”徐文春认为,该方法在节约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方面同样有效,业主方不再需要支付招标代理、文书制作、专家评审等费用,且文本简单、程序简便、操作快捷,同一项目采用E方式的成本费用仅为原方式的15%左右。
固定价比选办法的实施,让比选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投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比选成本,极大地保证了2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投资节约。(李梓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