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资阳市励精图治实干兴水梦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6-14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天府四川中西部的平原丘陵区,有一片幅员7963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资阳市。她1998年设地,2000年建市,辖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和乐至县,人口近500万。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资阳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着力“幸福资阳”,不断弘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真抓实干、聚力攻坚,保障水利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民生水利投入持续加大、城乡水利建设步伐切实加快,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聚力攻坚大项目

资阳市是四川省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这儿,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为加快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去年以来,已完成水利投资25亿多元,新解决了2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新增有效灌面16.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8.3万亩,治理水土111平方公里,发展水产品7.2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8.8亿元。近年来,该市以水利为抓手,重点骨干工程全面加快。一是毗河供水一期取得重大突破。该工程主要建设苟家滩引水枢纽、输水总干渠一期工程和灌区渠系配套项目,总投资达68亿元,设计供水人口226万人、灌溉面积125万亩。工程可研已于去年5月9日取得国家批准,并于5月12日举行了开工大会。其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已提交水利部审查。工程建设用地组卷上报、林地组卷上报等要件工作正在同步推进。已完成项目投资1.2亿元。二是作为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和西南五省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的关刀桥水库,主要建设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及管理设施,总投资13亿元。已于去年9月完成项目招商,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完成投资1.8亿元。三是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及时抓好配套供水管网建设,重点进行了中央大道北沿线、宝台路北沿线、城南外环路给水工程二期、沱江新城至达高国际给水工程、浙粤工业园园区道路等供水管网建设,安装改造DN100以上供水主管道36公里。全年向城区输供水突破1200万立方米,全力服务百威英博、四川现代等重点项目,高质高效完成百威污水临时提升泵站工程和四川现代汽车生产基地临时供水工程,有效满足了企业和城区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平安为本强重点

坚持把资阳人民的根本利益举过头顶,将水利民生项目作为解民忧、疏民困、保民安、惠民生的抓手,在工作中优先解决,突出惠民成效。一是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总体形成。不断优化农村供水条件,广泛发动群众投劳投资,把饮水安全项目作为构建新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采取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已新建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处,解决了重点区间28.7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饮用水覆盖率已达70%。新建成了雁江区伍徨集中供水站、简阳市张家岩集中供水站等一批供水规模上万人和跨乡镇供水工程,统筹水源开发利用,实现了城乡饮水同质、同量、全天供水目标。二是结合保民生、促发展,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市新开工加固水库54座,总投资7464万元。去年以来,已完工34座,完成投资3350万元,阶段完成了全市小型病险水库的治理。其中:2012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后,将新增、恢复蓄水能力900万立方米,恢复改善灌面10.7万亩,从而构建起一个保护下游39个场镇、76个工矿企业、175处重要交通设施和46万人的安全防洪屏障。三是城市生产生活供水不断加强。根据新建片区的规模、性质、用水量及分布等,做好供排水规划及管网布置,做好排水管网审查。同时,搞好排水许可证发放。与市住建局协调,将建设单位的排水设施与市政管网的对接情况纳入与施工图审查,保障排水许可证发放更趋完善。目前,共办理《排水许可证》21份,备案表4份。

全域灌溉再提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理念,紧紧围绕生态资阳、绿色资阳城市定位,以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着力点,大规模实施农耕区“全域灌溉”农田水利项目。去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9.69亿元,在全市水利兴修4775处,其中:新建灌溉机井202眼,新建、整治山平塘2903口,新建蓄水池1670口,整治病险水库34座;修复水毁工程6795处,清淤渠道6645公里,新增蓄水量676万方;新增灌溉面积16.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9.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6.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26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8.81万人。通过大规模的农村水利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和农村生态条件,促进了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水土治理大推进

结合贯彻水保国策战略,全市水土环境明显改善。去年以来,全市开发建设项目共编制水土保持方案200个,审批190个,编报率和审批率达到95%,超过全省考核指标5个百分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率达到98%,超过全省考核指标8个百分点;水保设施验收率为80%;依法征收水保补偿费100.13万元;组队参加全国水土保持法知识竞赛包揽了水利部颁发的一、二、三等奖。一是城市水保健康发展。坚持在城市(镇)规划建设区内严格执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工程)考评标准,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推行先进工艺、施工技术和保水保土新材料,减少地表植被扰动、加快植被修复,大力实施了城市土石方、建渣综合调配利用,扬尘控制管理、雨洪收集处理、园林绿化美化、生态护坡护堤等措施,全市城市、城镇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共防治人为新的水土流失面积428公顷,建成了九曲河示范工程、百威英搏啤酒、香港恒大城(一期)、陈毅故里风景区、安岳绿城锦绣、简阳万安山峰等高质量,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路),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为生态资阳、绿色资阳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二是水保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现目前,国家、省已将资阳市的4个县(市、区)全部纳入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安岳县2009-2011年第一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乐至县乐黄项目区黄泥店小流域、简阳市2011年玉山项目区街邻小流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雁江区2011年保和项目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通过省级验收。2012年雁江区(天灯项目区)和简阳市(福周项目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质量高,形象好。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0.9平方公里,修复生态1250公顷,完成总投资39550万元(含开发建设工程项目)。治理区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到37.5%,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科学整治水环境

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全市城乡溪河、污水治理等为重点,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取缔网箱养鱼379口、施肥养鱼550亩,疏浚江、河、渠道135公里,清除江河湖库垃圾291吨、水面漂浮物415吨、淤泥493吨,打捞水葫芦2315吨,整顿非法采砂10处,整治入河排污口72个,沿河绿化美化43800平方米,清淤整治排水系统316处,清理暗沟4076米。城区水环境综合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完成投资10亿元,占总投资48%,老鹰水库水源保障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南津驿电站大坝加高工程基本完工,“引沱济九”工程加快建设,城乡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同时,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在加强开发的同时,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不断推动水资源开发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现代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发展名优水产养殖基地,大力实施生态健康养殖,规范组建水产专业合作社。注重水产技术培训,举办不同类型的水产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2550余人次,编印水产技术资料9500余份。大力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全面取缔了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在水库、稻田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在池塘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积极争创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和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市通过省以上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产地认定及产品认定15个,面积3万余亩,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基地3个,通过农业部验收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7.2万吨,产值8.8亿元。二是渔业资源执法保护力度加大。强化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保护。春季禁渔期间,发布文件通告3个、组织会议3次,下拨专项管理费4.5万元,禁渔期电视、电台报道133次、报刊发表文章2400篇、印发禁渔宣传资料116份、张贴标语53幅,组织统一检查66次,出动宣传检查车船90辆次、检查人员381人次、投入放流资金9.5万元、放流苗种5000公斤20万尾。没收电鱼工具10套、取缔违禁渔具247、查获违禁捕捞渔船45艘次、没收并放生渔获物109公斤、没收违法销售渔获物65公斤、行政处罚10人次。利用农业部放流资金做好沱江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全年向沱江放流鲢、鳙、鲤、鲫等苗种180余万尾。坚决打击电、毒、炸、盗鱼等违法行为,确保渔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水资源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理念,注重宣传,不断加强水政监察执法和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惜水观念深入人心。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大型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2.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船)120台/次。不断优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完成了市管取水户取水许可证到期的换证工作,对各县(市、区)工业生活用水总量以及市管取用水户制定了用水总量,奠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基础,全年征收水资源费280余万元。全面推动依法治理工作,全市共计查处各类水事案件18件,调解水事纠纷7起,与供排水和是城管部门一道,积极办理市民投诉案例8件。

水情安澜稳发展

始终坚持以机制创新为主线,推动河道堤防管理科学规范。一是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按照河道“分级管理”,城市“属地管理”原则,探索建立完善了“条块结合、专管与群管结合、上下协调配合、齐抓共建共管”的河道工程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二是河道管护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了“专管、社区管、群管”机制和实行合同协议履职管理制度。对河道防汛安全的重点区域,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等薄弱环节地段与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居委会)签订河道工程分级管理协议,切实落实地方(镇、街道办事处、村社、社区)块块管理责任。三是市、区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建立完善并落实了与镇、街道、社区(村社)联系沟通和定期不定期联合检查制度。会同市、区相关单位对资阳城区防汛排涝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防汛排涝隐患的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而且,坚持把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汛期防汛防灾放在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汛期防汛防灾工作,全市水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全市132处在建水利工程开展了质量监督,包括10个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43座重点小(二)型水库、75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个集中供水站工程、3个市级自办工程(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南津驿大坝扩改建工程、“引沱济九”引水工程),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40个,完成了86个工程的质量监督(评定)报告。针对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等特点,坚持提前准备、科学调度、统筹应对,进一步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坚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着力突出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管理,扎实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和沿江河城镇防洪排涝及群众转移避险工作,主汛期间转移群众避险6040人,汛期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标准内洪水不垮坝,超标准洪水不死人”的目标。

天上有太阳,地上有资阳。资阳水务,给力人间幸福。毗河工程,送上甘洌琼浆。便利的交通,成渝的心脏。有外地诗人曾这样写道:家乡在资阳,山清水秀百花香。资阳帅小伙、资阳美姑娘。三贤文化、源远流长。柠檬花开、浓郁芬芳。三岔美景、荡舟湖上。元帅故乡、永放荣光。车城美誉、蒸蒸日上。人杰地灵风光好,幸福生活万年长。资阳儿女志昂扬,憧憬美丽繁荣和谐新理想。人们都在祝福资阳,是你们打造着成渝走廊,筑梦人居天堂!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