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民富 产业生态比翼飞
近日,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2年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公报》。作为我省首次发布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年度公报,该项统计从工程任务完成、资金投入、后续产业基地建设、退耕农户经济收入、工程生态功能与价值五方面。
工程完成扎实 项目层层推进
1999—2012年,四川林业系统累计完成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1607万亩。
1999—2006年,全省在第一轮退耕地还林工作中累计退还耕地1336.4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且保存率均在99%以上。
2007年,国家以成果巩固为重点安排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2年,四川统筹建设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295.33万亩,沼气池、生物质炉等新能源31.88万套,改造种植基地970.21万亩;生态移民6648户,补植补造林地325.61万亩。
2009年,国家在我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包干资金外,连续四年单独安排新增巩固成果专项建设资金,新造改造林业基地228.88万亩,完善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在100个重点工程县(市、区)发展以特色经果林、木竹工业原料林为主的后续产业,促进了退耕农户增收。
资金投入密集生态价值可观
1999—2012年,中央和省财政累计下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各类补助资金400.24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贴达311.65亿元。其中2012年下达资金34.32亿元。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630多万户退耕农户、2200多万农民受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日益彰显。据2012年工程生态定位监测,2011年度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林草植被发挥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967.55亿元。
产业基地壮大退耕农户增收明显
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全省因地制宜加强后续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林板、林纸、特色经果、森林蔬菜、森林药品、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发展。据2012年对12个工程县(市、区)373户定点退耕农户监测显示,2011年监测农户人均纯收入7076.8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099元高出近1000元。(四川农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