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创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主动掀起“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工作热潮,戳力共建“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生态文明新武胜,奋力谱写“现代水利梦”新诗篇。
创新水利机制
为提高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武胜县推行水利工程建设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打破了原由政府部门统管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模式,构建了水利工程建设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科学合理的建管机制,整个建设环境透明、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县委、政府实施政府部门所辖业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要求,针对每个小型水库工程分别落实了项目管理机构,对业主相关职能职责进行了明确,对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全力筹集工程建设资金,严把工程款的支付关,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紧抓工程建设,促进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
优质高效“六抓”
为确保水利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武胜县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狠抓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确保了水利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一抓项目招标监管。所有水利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县纪委、水务、发改、财政、交易中心等部门全程监督项目招标投标,通过阳光运作,确保项目招标规范运作到位。二抓项目规划核查。县域在建水利项目,每月组织水务、规划、纪检等部门到项目实施现场检查1-2次,重点清查项目实施进程和建设标准是否按规划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告知业主、施工、监理等各方进行会商,加强整改,确保项目规划执行到位。三抓工程质量巡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大工程质量巡查力度,不定期组织人员到项目现场检查。对工程阶段实施和竣工验收进行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按设计要求实施到位。四抓工程进度督察。将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对实施进度较慢的施工单位,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增加设备和人员,加快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实施到位。五抓工程计量控制。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计量单,在监理单位和项目所在镇街初步审核基础上,县水务、财政等部门组织人员到现场复核,确保资金拨付前审核把关到位。六抓资金使用监管。县财政和水务部门定期到项目所在单位,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责令相关单位整改,确保资金规范运作到位。
“四服务”促党建
一是水利民生“服务”机制长效化,推进水利党组织的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共筑“伟大中国梦”的党建新模式,查找在服务人民方面与全县水务改革发展还不相适应的软肋,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结合党员承诺、监督评议、榜样学树等21项制度,通过切实有效的载体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水利“服务”教育经常化,着力党组织观念转变。基层党组织通过集中学习、党课宣讲、参观见学等形式,多样式、分层次抓好党员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党的知识、回顾党的历程、学习先进典型等,着力引导广大党员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筑牢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三是水利“服务”方式亲民化,丰富党组织服务内容。立足部门职能职责特点,扎实开展“深入基层,问计民生水利”、“走访调研”、“慰问帮扶”等活动,为基层提供零距离服务,增强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基层民生。四是水利“服务”细节精细化,提升党组织服务质量。在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形象等举措上下功夫。在认真查找服务细节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意见箱、张榜公布办事程序、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完善沟通渠道,为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农田水利服务,不断提升民生幸福的质量。
构建现代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和可持续水利,全体武胜水务人竭力“实现中国梦、永远跟党走”,引导水务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勇于追求小康梦想,担当社会责任,通过“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团结和谐、击鼓奋进、高位求进、奋力赶超、竞相跨越,保障现代工农业快速崛起!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