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达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全市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进一步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强化人防,落实物防,推进技防,积极开展了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强化人防,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一是超前谋划。去年底,市防指专门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二是认真开展汛前防汛抗旱安全检查。3月初市防指已派10个检查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及各行各业开展汛前检查,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不存隐患,确保检查质量。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督促抓紧整改,防患于未然。通过检查,发现各类度汛隐患63处,及时整改消除63处。三是认真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市防指就《达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达州市城市防洪预案》、《达州市场镇抗旱应急预案》和《州河联合防洪调度预案》进行了再修订、再完善,并指导督促各责任单位修订和完善本部门、本单位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落实好预警预报方式、撤离路线、避险地点以及灾民救助等措施;抓紧编制了重点城镇等人口密集区应对特大干旱、突发性水源事件的应急供水预案。四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针对部分人员工作变动的情况,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落实了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防汛值班领导带班制,以及防汛昼夜值班制。对作为防汛重点的水库安全,实行中型水库县(市、区)长负责制,小型水库实行乡(镇)长负责制,并将在新闻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落实物防,全面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工作。一是强化防汛物资保障。按照防汛备料不开“空头支票”,防汛队伍不搞“纸上谈兵”的要求,市防指已对各地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各类物资储备到位。二是强化防汛物资管理。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讲究实效,定额储备”的原则,对防汛物资进行管理。规范防汛物资出入库登记手续,健全防汛物资台帐和管理档案,做到“实物、台帐”相符,做到“专物专用”,未经批准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三是强化防汛物资管理人员培训。针对近年来打井机、找水仪和冲锋舟配备较多的情况,市防指联系了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统一对全市防汛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各地抢险队员到简阳参加冲锋舟操作手培训,确保物资管理人员能熟练操作应用防汛抗旱设备,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时间。
推进技防,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快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已有6个县(市、区)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完工投入试运行,宣汉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也将在汛后动工建设,并将在明年汛期投入使用。通过非工程措施建设,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新建了水雨情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群测群防和气象等预测预报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预测预报能力,确保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雨情、水情和险情,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前转移,确保安全。二是强化防汛会商系统建设。在全省防汛指挥视频会商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了延伸到各县(市、区)的防汛指挥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市、县两级能够直接与国家防总、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加强水情视频自动监控系统保障。从2月份开始,组织各地对全市21个水库、电站和河道防汛视频监控站的通信线路、机房设备、移动基站、防雷装置及有关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对部分设备老化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及时进行了更换,对在去年洪水中损坏的州河南门口等5处监控站的水情测报设备进行了维修,并于3月18日进行了全面调试,确保入汛后能够正常使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