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 (胡佳丽 任毅)记者日前从绵阳获悉,该市将建立并全面推广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针对网络反映的重大问题,要求网络新闻发言人在1小时内回复。
根据绵阳方面日前出台的《关于建立和推广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的规定,各级各部门指定专人作为网络新闻发言人,以本地区、本部门的名义,实名在互联网上发布本地、本部门政务信息;根据权限通报本地、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收集网民意见、建议,释疑解惑,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引导网络舆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渠道和新方式,体现了政府主动面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态度。
据介绍,在具体操作中,绵阳要求网络新闻发言人对一般性网络舆情原则上在30分钟内回复;重大网络舆情要在1个小时内回复;敏感性网络舆情要在3个小时内回复。
绵阳方面要求,在网民经常光临的天府社区、麻辣社区等重点论坛和社区上,各部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都将注册官方ID,并通过论坛实名认证。各县市区和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也可以主动联系论坛和社区,由论坛和社区统一注册,并进行实名认证后交单位自行管理。《通知》中提出,将对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反映即受理,办理即答复,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同时,市网管办将把该制度建设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没有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将扣减年终目标考核分值。
在日常工作中,对超过规定时限未作回复处理的网络帖文(博文),将发出舆情处理建议书,涉及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并作出情况说明。对因处置不及时或处置失当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将采取“一票否决”制。
短评:从绵阳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看执政变化
近日,记者从绵阳市网管办了解到绵阳将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求一般性网络舆情原则上30分钟内回复,重大舆情要在1小时内回复,敏感性问题要在3小时内回复。
网络舆情本身其实是网络监督的一种产物,众所周知,官方的“迟言”往往是网络舆情升级的主要导火索,因为官方权威消息发布不及时,被网民解读为“默认”,谣言因此“转正”,引发大范围的网络舆情事件。在应对和处理网络舆情上,主动、公开、坦诚是关键,及时回应公众的关注,既是对公众的负责,也是执政态度的体现。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