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解码绵阳人口增长背后的密钥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4-30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一个城市的发展,人口规模是重要支撑。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外来人口选择城市,选的是机会,择的是未来。

 

    2025年4月,绵阳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人口增长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在全国人口总量降幅收窄、人口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绵阳新增1.1万常住人口,成为四川地级市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

 

    人口的增长,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发展潜力释放的有力证明。绵阳人口增量背后,是人才政策的破冰之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经济动能,亦是科教资源的厚积薄发。

 

    □记者 郭若雪 杨方彧

 

    人随产业走

 

    从“三线老城”到“科创高地”的虹吸效应

 

    首先一点,当然是绵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口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这一规律,适用于任何城市,绵阳也不例外。

 

    从2025年一季度绵阳“成绩单”,可窥见绵阳经济与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2%,高出全省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出全国5.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4亿元,同比增长7.3%。

 

    一个地区吸纳人口能力取决于产业“容量”。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近年来以电子信息、核技术应用、新材料等产业为突破口,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双轮发展模式。以长虹为例,根据刚刚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四川长虹2024年营收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

 

    产业强,人自然随产业走。“坚持引育并举,既放眼全球寻聘专才,更坚持眼光向内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带动提升创新驱动步伐,推动长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长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长虹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撑。

 

    产业升级带来的“虹吸效应”显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队”科研机构的技术溢出,吸引了大批上下游企业入驻;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融合模式,则让本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经济活力越强、产业发展越迅速和就业机会越多的地方,越能吸引人口流入,这种流入不是短期效果,而是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在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不断加深、人口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绵阳人口增长趋势与绵阳发展态势形成匹配。

 

    政策惠利丰

 

    从“抢人大战”到“留人长效”的制度创新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口增长的背后,是绵阳近年来人才政策的精准发力:对来绵工作的优秀人才给予每人最高40万元购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

 

    更具吸引力的是,绵阳将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绵阳推出多项人才招引大礼包,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人才申报“科技城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对获得省级一类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励的,按规定给予每人最高20万元奖励;鼓励引导博士后向人工智能领域聚集,对进站博士后按规定给予每人最高90万元资助。

 

    政策创新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4年,通过事业编制“一站引才”、重点产业“专场引才”、在外人才“以才引才”等多元形式,全年共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近3.5万名。

 

    从长远看,人口“流入”只是第一步,要想形成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本红利,还要做好“留住”文章——

 

    打出组合拳,绵阳从“引才”向“留才”延伸:构建“人才+科技+金融+服务”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组建首期规模3亿元的人才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人才在绵创新创业;开通企事业单位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科技城育才项目,给予入选人才持续补助和跟踪培养;常态化举办单身青年人才联谊活动,架起浪漫“鹊桥”……

 

    在育才模式上,绵阳通过完善用才、留才机制,把人引得来、留得住、留得久。绵阳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产业联动发展,创新实施企业岗位订单制培训试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岗位技能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充分就业开辟新路径。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生余简露便是受益者之一,通过“入企即入校、结业即上岗”的培养模式,实现毕业即就业,“我在毕业前参加了绵阳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班,不仅掌握了岗位技能,更让我们这些异乡学子能留在绵阳大放光彩。”余简露说。

 

    从一个个点亮的“人才招引地图”到一个个精准出击的“小分队”,可以看到绵阳不仅是下“真金”,也在用“真心”,让人才、梦想与城市在这里共荣共生——

 

    4月21日至28日,短短8天接续在西安、合肥、深圳、北京、绵阳开展5场引才活动,顶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和重点高校超500家优质用人单位“线上+线下”提供超1.2万个优质岗位,事业编制考核招聘“一站式”引才,充分释放中国科技城对人才的“磁场效应”。

 

    活动之外,绵阳还联动开展招商引资、招院引所“三招三引”,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经合局等行业部门分别牵头组建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20多支行业产业招才引智小分队,小切口、点对点开展人才引进、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产才供需对接洽谈活动,用最大的主动、爱才的诚意,全力赢取英才们的“芳心”。

 

    宜业宜居城

 

    从“工业重镇”到“山水新城”的空间重构

 

    漫步在涪江两岸的生态廊道,湿地公园与科技园区交相辉映;登上越王楼远眺,城市天际线被绿色丘陵温柔环抱——这幅“半城山水,半城科创”的图景,正是绵阳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另一张“王牌”。

 

    从纵向上看,当前,全国人口增量较快的城市,或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创新潜力,或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消费能力。透过这一趋势看,绵阳也具备以上“标配”。

 

    “‘宜居’主要体现在城市品牌、口碑、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日益突出的区位优势。”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进兵分析称,绵阳正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资热土,“宜居又宜业,人口增长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是很多家庭选择定居城市的重要考量因素。近年来,绵阳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持续投入,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绵阳新建改扩建10所义务教育学校投入使用,由绵阳中学、南山中学等优质学校领办,推动优秀师资学区内、县域内和跨片区“大循环”。在医疗方面,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方便。绵阳现有医疗机构4300余家,其中三级医院达25家(三甲医院15家),稳居中西部同类城市之首。

 

    谈及绵阳吸引力,九洲集团去年引进人才张玲玲说:“绵阳气候舒适,教育、医疗等配套也一应俱全。最打动我,让我留下的是绵阳山水入城皆风景、传统现代相辉映、市井烟火味十足。”

 

    绵阳的人口增长,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当传统“拼资源、拼政策”的竞争模式逐渐失效,绵阳通过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动能、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人才红利、通过生态创新重塑空间价值,走出了一条“产—城—人”正向循环的新路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