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四川农信(绵阳)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有实招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2-02-28  发稿编辑:韩春梅

 

 敏锐跟进形势变化  无缝对接“三农”需求

——四川农信(绵阳)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有实招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绵阳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构建“两核、三带、六片、十业、多园”空间布局,优化“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经济是肌体,金融血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发展质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四川农信(绵阳)将紧扣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各项决策部署,高举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旗帜,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涉农服务、提升服务质效,在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一、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新内涵

2022中央1号文件全文共8个部分35条举措,通过学习梳理,文件突出四大关键词,即“稳中求进、端牢饭碗、多措并举、五级书记共同抓”。一是稳中求进,明确两条底线和三项重点。两条底线即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力度,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即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二是端牢饭碗,指明三个方向,稳产量、调结构、保耕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三是多措并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调要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四是五级书记共同抓乡村振兴。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关键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各级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切实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二、敏锐洞悉服务“三农”新要求

伴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以适度规模经营的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型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将成为新时期“三农”发展“主旋律”,这为惯用传统服务“三农”打法的四川农信(绵阳)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要求。产业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不仅需要满足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金融需求,更要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打破以往单一、静态、孤立的服务思路,而要为产业链的发展从产、供、销、研等方面,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二是农业农村新业态、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对涉贷队伍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这对长期从事小额农贷的基层涉贷队伍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各类市场主体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对农信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公众金融素养提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个体商户等群体,均对金融服务提出了个性化要求,农信机构必须在产品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四是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对涉农信贷授信与风控提出了新要求。以传统的线下信息采集很难全方位掌握客户资质和信用信息,借助大数据实现客户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综合收罗,并用于客户信用评级和贷后管理,提高营销与风控智能化、科技化水平。

三、锐意开拓服务“三农”新局面

四川农信(绵阳)主动对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点多面广、资金雄厚、经营灵活服务优势,切实担纲好助力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角色。一是着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兴旺。紧扣“6+10”产业体系,按照“前端种养殖产业化+后端产品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加强与辖内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构建“企业+专合社+农户+农信”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在市场营销、专业指导、融资增信等方面优势,助力创新构建“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代养代种”“收益分成”等经营模式,推动涪城麦冬、梓潼蜜柚、盐亭水产、北川平武茶叶等特色产业做强做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二是着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立项目专班,以绵阳农商银行为龙头,其余六家行社为支点,加强与绵阳及各区县平台公司对接,通过银团、社团贷款等融资模式,有效满足国家、省市重点园区建设资金需求。紧紧围绕建成全国种业强市目标,深度参与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出商标专利质押贷款、农银担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等产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创企业等合作,助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提升,达到“藏粮于技”。三是着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谋划,单列大小春生产信贷资金安排,保障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依托1+N产业链贷款等,加大生猪、粮油、果蔬等产业支持,保障生猪等“菜篮子”供给。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和农村道路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流通、销售能力。四是着力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巩固拓展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群体的信贷支持。以“双基共建”为抓手,选派农信优秀党员干部挂职村委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深入实施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坚持“一村一策”,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与地方党政一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着力构建服务“三农”新体系

聚焦机制、产品、渠道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三农”质效。一是加强“三农”服务机制建设。指导行社持续完善“三农”服务委员会职责,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一把手”领衔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出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并将其纳入“十四五”总体规划;将涉农信贷增长率、农贷覆盖面等作为硬性指标纳入综合考核,有效引导信贷资源流向“三农”。二是加强涉农产品创新。用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涉农主体精准画像,根据其经营和需求特征,推进金融产品差异化创新;以“无感授信”为抓手,全面推广蜀信e贷、农e贷等智能产品;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加大“两权”贷款、生物活体抵押贷款等产品开发,逐步破解涉农主体“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等问题。三是加强农村服务渠道建设。结合“两项改革”,在保障基础金融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网点布局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按照“政务+金融+生活服务”的思路,高质量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进一步织密农村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渠道智能化改造,提升网点厅堂服务能力。四是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激发其对“三农”工作热情和情怀,塑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服务团队;注重员工综合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金融服务的行家里手和熟悉农事的“土专家”,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四川农信绵阳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覃才荣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