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坚定实施四大战略绘就绵阳宏伟蓝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10-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是绵阳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远期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今后五年要通过努力,实现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经济实力等“七个大幅提升”的具体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要坚定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工业强市战略、县域崛起战略、交通先行战略。

坚定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着力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

如何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局长赵琳谈到,市科技局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在七个方面工作中,首要的便是服务战略科技力量,承载高水平自立自强新需求。我市聚焦国家安全和绵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政策、要素等保障力度,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的“国家队”作用,全力支持创建国家实验室,积极参与天府实验室建设,启动科技城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保障在绵科研院所重大装置、重大工程、重大设施等科技项目顺利实施。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我市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持续实施绵阳市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在国产替代、“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揭榜挂帅”。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我市如何发力?赵琳透露道,我市将集聚优质创新主体,夯实科技发展新基础。具体主要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同时,支持在绵高等院校加大研发投入和大力推进“招院引所”。记者了解到,我市还将强化平台统筹提升,紧扣全市新旧动能转化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具有绵阳特色的创新平台,为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和支撑。

赵琳表示,坚持人才优先,建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也是关键要素之一。我市将进一步规范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企业评价+政府奖励”的人才激励。畅通科技创新链条,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新效能是实现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重要举措。我市将鼓励和支持在绵院所高校、市属国有企业设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专门机构,并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运营机构转型。“我们还将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支撑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赵琳说,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围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创新平台、创新园区、创新人才等方面,构筑具有针对性的科技项目支撑体系,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试点范围以及推动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多举措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奖励。

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

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以后,靠什么再上新台阶?靠工业挑大梁。“对标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将围绕建设‘工业强市’,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招引,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提供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市经信局副局长刘伟说。

在培育重点优势产业集群上,将加速构建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绵阳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全力打造3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1000亿级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狠抓存量企业贡献提升,将深入开展全市工业经济大调研,积极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工程,持续开展存量企业技改攻坚,推动工业投资再上台阶。”刘伟表示,聚集国、省政策方向,策划包装一批制造业项目,力争更多绵阳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助力项目加快建设。

在持续推进工业招大引强上,将全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编制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指南》,推动绵阳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点就是聚焦支柱、特色产业,精准制定产业图谱和路线图,实施精准专业化招商,实现工业增量招引目标。”刘伟说。如何培育梯次发展的企业群体?我市将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贡嘎培优”计划等,加大大企业大集团、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群体培育,壮大工业优质企业群体。

在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将持续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成果转移转化等,加快推进建设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水平也是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及时、精准推送中央、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措施。”刘伟表示,增强企业人才、融资、煤电油气运、土地等要素资源保供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坚定实施县域崛起战略着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市发改委主任冯中兵率先抛出一组数据:在近年来的努力下,县域范围GDP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由2015年的78.1%提高到了去年的81.7%,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大有改观。冯中兵表示,县域经济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所在,理应担当绵阳跨越发展的新使命。本次党代会报告,市委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实施“县域崛起”的重大战略,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实施县域崛起战略,重点在哪?“第一点便是筑牢县域经济产业支撑。我们将加快推进县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合县域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他表示,聚焦1-2个“突破口”集中攻坚,确定县域1-2个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支持,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装上强劲引擎。

在聚焦重大项目上,我市将加强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发掘、建设和储备重大项目,不断放大县域重大项目带动增长、驱动创新的综合效应,突出项目提速,强化项目“压舱石”作用。围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加大对县域重大项目跟踪、转化、推进力度。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实施县域崛起的重要一环。我市将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提升县城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加快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城乡二元发展向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转变。

在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方面,我市将支持县域抢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提升开放度,发挥县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借助区域发展形成县域发展新优势。我市还将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县域投融资、“放管服”、城乡基层治理、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着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5年来,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谭谱这样总结过去的成绩。

一组数据也鲜明地告诉大家绵阳交通过去五年的变化——西成高铁、绵西高速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成绵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达到726公里,从“十二五”末全省第11位提升到第3位,绵阳高铁客流量居全省第2位,绵阳机场跻身全国50强,通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提前两年完成交通脱贫攻坚任务……

谭谱表示,市第八次党代会响亮提出交通先行作为四大战略之一,提出要大抓交通,抓大交通,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对外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我市将全力抓好“12335”,打赢交通大会战。“具体来说就是聚焦一个总体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完成投资800亿以上,建成便捷高效的对外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谭谱透露道,紧紧围绕“升级、加密、联网”三个主攻方向,提高路网通达深度、道路技术等级和运输服务水平;统筹好铁路、航空、公路建设,统筹好干线、支线建设,统筹好客运、货运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畅通工程、运输枢纽提质工程、运输服务升级行动、创新融合发展行动、平安绿色交通行动五个重点任务。

未来5年,发力重点在哪?我市要开工建设绵遂内铁路,构建畅达成都—重庆—西安、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十”字铁路主骨架。建成九绵、成绵扩容等6条高速,开工盐茂高速,力争开工三大乐、南盐高速,研究推进平武至松潘、北川至安州、绵阳至南部高速,着力构建“一环九射六联”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北川通用机场,加快推进绵阳机场迁建前期工作,织密直达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进一步巩固航空次枢纽地位。全域推动“金通工程”“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