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绵阳办事处 李祥明
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探索基层党组织与涉农银行基层机构开展合作,践行好省联社党委“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总体思路,省联社绵阳办事处党委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和辖内业务经营管理现状,致力于推进业务市场转型,要求各行社党委以党建为抓手,开展信用分社基层党支部与辖内村社、社区、街道、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双基共建”活动,围绕“立小争优”的市场定位,立足精准扶贫、脱贫工程,通过开展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横向协作交流,实现“双基党建”共建共享,促进农信社业务发展。绵阳农信就“双基共建”促“立小争优”抢占市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党建双基共建促“立小争优”的政策依据
绵阳市委、市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作为推进全面脱贫奔康的保障和支撑,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绵阳 “十三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农产品质量、农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农业”项目、生态循环农业等建设。
党建双基共建 “立小争优”的思路及做法
去年以来,绵阳农村信用社面临经济下行、金融竞争激烈和经营困难“三重叠加”的严峻形势,积极开展调研,认真剖析现状,结合实际提出“立小争优抓党建”的思路,并以“双基党建深度融合共建”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双基共建共享”工程。
(一)明确共建目标。通过农信党组织与村、社区、街道办事处、企业、经济产业类部门等党组织深度融合共建,打破服务瓶颈,克服各自短板,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农信社与村社、群众的经济联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党员干部驻村、挂职帮扶,解决村民(居民)贷款、结算难题,密切农信社与党员干部、群众血肉相连的情感联系,普及移动银行等现代金融产品,方便群众享受金融服务。通过党建搭台、政府主导,联合扶贫攻坚,产村相融助推业务发展,巩固市场地位,大力提升农信社声誉。
(二)明确共建职责。一是共建对象职责。帮助农信社开展农户、企业、个人评级授信,收集信息,了解产业,清收不良贷款,帮助组织存款,信用环境建设(信用户,信用村、镇打造等);在共建对象辖内融入农信社形象、产品元素,如在村社悬挂横幅、刷制墙标、崖标;帮助农信社推广金融产品。二是农信社职责。按照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和精准扶贫规划,及时收集乡镇、村社基本情况及当地基层党组织情况,将有项目、威信高、群众参与广的村(社区、企业)支部纳入联合共建对象,建立经济档案;给予经费、人员保障,协助开展项目规划和政策争取,增加授信额度,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畅通客户结算、支付渠道,组织开展农信社产品、服务宣讲;布置、维护金融机具,清理完善助农取款点,更新制作标识标牌;对村委会、社区居委、街道办事处委员会要掌握打工带头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名单,积极协调共建对象相关人员,主动营销。对企业要推广营销农信社POS机、网银、手机银行等金融产品,争取结算账户及代收代付业务,并做好评级授信用信工作。对经济产业类部门,要积极协调,争取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公存款、工资代发等业务,并针对其负责领域,积极对接上下游职能部门、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助推业务经营发展;争取地方党政支持。各联社(农商行)党委主动向地方党政及组织部门汇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联动机制。主动联系扶贫攻坚挂钩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信息,及时解决困难。三是建立利益联结纽带。通过手机银行贷款优惠利率、支农再贷款、信用村镇利率优惠、扶贫贷款等载体,降低村民资金成本,完善服务和利益联结渠道。四是强化宣传力度,积极总结共建经验,主动汇报,撰写简报、新闻等,扩大效果效应。
(三)明确共建载体。计划全年累计投放贷款300亿元,净投放贷款32亿元,通过“惠农兴村、扶微助小、融城旺社、拥政抱团”工程,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1.深入推进“惠农兴村”工程。扎实做好小额农贷评级、授信、建档等基础工作,与“卡贷通”、手机银行捆绑,牢牢占领“三农”市场;积极推广小额农贷“四包”责任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大小额农贷市场。积极探索农村“三权”抵押和消费型信贷产品研发。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契机,用好用足用活扶贫支农再贷款。
2.持续深化“扶微助小”工程。充分利用小微贷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注重客户三品三表三流(人品、产品、抵押品,水表、电表、税表,人流、物流、现金流),整合政府、工商、税务、民间社团、商会等外部资源,加强贷前尽职调查、风险控制,发挥好利率定价杠杆作用,积极探索开展 “信用贷”产品。在产品、渠道等具体服务措施上加大重点发展产业金融支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当地发改、经信、工商、税务、科技局等部门,掌握小微企业名单,择选出目标客户给予有效信贷支持。
3.纵深推进“融城旺社”工程。发挥农信社混业和深耕“三农”、聚焦“三城”的特色优势,利用机构网络优势,打造成为多渠道超级综合金融百货公司,实现物理渠道和保险、证券、理财、信托、投行和网络金融等机构的共享,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网点的全能化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4.主动开展“拥政抱团“工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中心工作,以”科技城建设、美丽绵阳新村建设”和两个“一号工程”、全市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为契机,积极与发改委、经信委、科技、交通、农业、旅游等主管部门对接,筛选一批优质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拓展有效的信贷市场。
(四)明确组织保障。一是办事处和各行社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深度融合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重大事项审查审议及监督执行、指导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二是将深度融合共建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共建党支部项目落地、存款组织、信用工程、贷款授信、客户增加、精准扶贫等指标纳入共建支部考核,对试点成效显著的机构进行表彰,对效果不佳、敷衍搪塞的机构进行惩处。三是拨付共建费用,农信社以每个共建对象5000元/年拨付工作经费,匹配10000元营销费用,对年底考核为“优秀”的共建对象给予15000元奖励,考核为“良好”的共建对象给予10000元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共建单位可给予不超过30000元奖励。四是信用社党组织派出书记或党员,到村、社区、企业党组织挂职第一书记或委员,共建对象可派员到农信社兼职大堂经理、金融联络员,双方共同开展各类组织活动。
党建双基共建深度融合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各县市区已确定25个基层分社与地方基层党支部的共建,共有与村支部、与企业支部、与社区支部、与农村专合组织合作的4种模式,并通过共建,“立小争优”的市场定位逐步落地,业务经营市场逐步激活,老百姓对金融服务满意,共建取得初步成效。截至3月末,绵阳农信存款较年初净增74亿元,余额达725亿元,完成省联社开门红任务137%。贷款有序稳步增长22亿元,余额达420亿元,存贷款规模达到1145亿元,位于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
党建共建深度融合的的几点启发和体会
(一)找到了党建工作切入点。如何有效加强系统党建工作,一直是农信社一个难题。通过党建共建,不但确保了党的政治领导和核心作用在业务经营领域得以具体体现,使基层党组织党建基础工作在发挥先锋作用的同时,有双基层共建互促得到规范和提升。而且使党建工作不再空洞,党建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党建与业务的高度融合,避免了“两张皮”的现象。
(二)呈现了“三满意”的效应。农信社通过双基党建共建,有双方党支部的联合评级授信,共建参与和监督,确保了信贷流程、利率等公开透明,客户经理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上门服务成为常态,方便老百姓金融服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客户更加满意。通过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促进了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了精准扶贫和脱贫,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为党政分忧解愁,让地方党政更满意。同时,有效拓展农信社自身业务发展,让农信社更满意。
(三)促进了信用社业务发展。通过双基共建,双方深度融合,建立无缝对接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发挥了村社、社区、企业党支部参与对农信社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和在地方有威信、组织能力强的诸多优势,确保农信社营销客户的深度挖掘,对客户授信做到了应授尽授,有效拓展和占领了市场。帮助农信社组织存款、清收不良贷款,提供各方信息,形成机制良性循环,建立起绿色金融区,保障了业务稳健快速发展。
(四)需建立长效机制。党建共建深度融合的探索刚起步,要确保预期效果,必须做到双方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双基共建双方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利益,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联结互动纽带,拓宽合作空间,不断总结提高,通过长效机制得以固化,结合各地实际,形成不同的模式,在充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