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展览业现状前景研究》课题组成员:许登祥 王华明 任德和 秦敏 刘仲平
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中国展览业将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同时各城市展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力发展展览业,一方面能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第二产业向高端方向迈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带动产业链延伸。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因此,会展经济又被誉为朝阳产业。会展经济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展览业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发展迟缓,存在结构不合理、政策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展览业体系。
一、绵阳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绵阳会展业发源于1 9 8 6年“以街为市”的春秋季商品交易会、农副产品博览会、迎春购物节、恐龙化石标本展、精品文物书画展、大型昆虫展、汽车展、房地产博览会、服装博览会等。2000年之后又相继举办了全国农运会、亚洲国际邮票展览、国际拳击锦标赛、亚洲体育舞蹈公开赛、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等一系列展览,在这期间都是利用体育馆、休闲广场、城市公共空间等举办会展。
为加快绵阳科技城“五地”建设,我市2013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2014年8月,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科博会作为我省三大展会之一每年定期举办。鉴于会展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上的重要作用,绵阳市委、市政府从管理机构、配套政策、场馆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了统筹和支持力度。
绵阳展览业,管理机构逐步健全。2013年11月,专门成立绵阳博览事务局,主要负责全市会展业的发展统筹和备案管理工作。同时,市科发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一一科发会展旅游公司,专门负责会展中心场馆、九洲体育馆及周边配套设施的运营管理,并承担具体的招商招展工作。
绵阳展览业,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意见》、《绵阳市会展业管理办法》、《绵阳市关于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重大会展活动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全市会展业发展政策更加规范。
绵阳展览业,场馆建设初具规模。2013年,用时5个月建成会展中心一期,创造了“绵阳速度”;2014年,又用时8个月建成会展中心二期。同时,整合九洲体育馆,形成了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目前,会展中心三期正抓紧规划,重点建设会议中心,并完善停车位、仓储区等配套功能。
2014年,绵阳市委、市政府从管理机构、配套政策、场馆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了统筹和支持力度。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17场次,展陈面积突破40万平方米,参会人数突破120万人次,实现“一月一会展”的目标。一是科博会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共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3个先行先试地区、高新区莅绵参展参会,共有包括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内的803家单位参展;参会嘉宾近1万人,观众达58.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超过6.5万人次;共计签约项目945个,金额8 8 3.6亿元。是一届更高品质、更大影响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盛会。二是专业展会加快引进。第十一届中国中医药(民族药)博览会展陈面积12 000m。,西门子、GE、哈药、葵花、修正、康思贝等402家知名药企参展。同期举办了“全国县级公立中医院改革研讨会”、 “医药发展基金医院专户研讨会”等系列研讨活动,对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之乡”的知名度提升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4绵阳国际工业装备暨第1 7届绵阳国际机床及工模具展览会,展示展销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机床、工模具等装备设备,有力推动了我市工业装备进一步上档升级。三是消费展销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2014四川电子商务博览会暨第三届“绵阳造”精品展销会、2014(第三届)绵阳之春国际车展、绵阳•夏季品牌服装博览会暨十国商品展以及绵阳国际啤酒节、建材博览会、茶文化节、2014中国科技城(绵阳)海湾国家文化交流集邮展览、火锅节等,实现了购销两旺。第三届科博会参展单位数量创新高,2015年9月17日开幕的科博会参展单位数再创新高,共计819家单位参展,参展项目1944项,参展展品8647件。
本届科博会与前两届科博会在参展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区别。以往两届,许多单位均以个人或者个体名义参展,而本届科博会,捷克共和国作为主宾国参展,总装备部、中科院分别代表军方和院所组团参展。另外,中核工业、中兵装备、中电科技、中航科技等4家军工集团,富士康、思科、英特尔等27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雷泰、德国卡帕、瑞士史陶比尔等41家境外企业,汉能集团、中国软件、中芯谷等国内知名企业,北京中关村、深圳、武汉东湖等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大连、宁波、合肥等10家国家级高新区,四川四大经济片区以及31家科技城企业参展。
展出展品涵盖军民融合、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7大领域。室外方面,大型装备设备展区已落实C919大飞机体验舱、和谐号动车训练舱、99主战坦克、地震体验平台、重型机械等180件展品。新能源车展区涵盖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内外的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底盘、比亚迪秦解剖车、宝马纯电动汽车i3首次到绵展出,野马、金杯等“绵阳造”新能源汽车也将悉数参展。招商方面,已落实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塞浦路斯工商会、巴哈马商会等采购商171家参展。
二、目前制约绵阳会展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会展业在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方面不充分,存在着国家拿钱买会展,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消费者需动员或发物品刺激才被动参会等,经济效率不高。
第二、由于对会展经济认识观念上的差距,展会定位的差距,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差距,配套服务水平质量上的差距,会展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绵阳会展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区位优势相对缺乏。绵阳地处西部三线城市,会展经济起步较晚,不论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比,还是与成都、西安、武汉等二线城市相比,其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差距都很大。此外,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兴起,加上成绵乐高铁开通后,成绵两地同城化趋势加速了我市消费输出,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市会展业发展压力。
第四、支持政策尚不健全。目前,我市对展会引进实行“一会一议”的政策,政府主办或参与主办、临时抽调工作人员的展会仍占据主导地位。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会展公司,对会展企业还没有专门政策支持,不利于会展企业落户绵阳长期发展。同时,目前尚未建立会展行业统计体系,不能对会展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组织信息化管理进行数据积累与统计、提高展会组织效率、并进行成效评估的展会信息化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客观上也制约了支持政策的推动出台。
第五、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绵阳会展中心距主城区约1 6公里,公共交通基础较为薄弱,周边业态也较为单一,缺乏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每年科博会期间,均出现了交通拥堵、住宿紧张等问题,暴露了综合承载能力的不足。此外,由于展会没有形成规模,现有配套企业主要从事特装搭建、广告宣传等传统行业,而对创意策划、主场服务、观光旅游等会展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行业还未拓展或涉足较浅,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未能充分体现。
第六、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在2014年举办的l 7场展会中,专业性展会只有3场,占比很小。同时,由于科博会、药博会等专业化展会尚处于培育期,需要政府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大力扶持,因此专业展会的市场化任务还十分艰巨。
第七、会展专业人才和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市会展业的行业协会还未建立,也缺乏会展专业的专业人才。现有从业人员多为中途转行搞会展,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有待提高。会展经济对所涉行业的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多数会展主办单位还只能停留在组织的层面,并未深入涉及相关行业领域,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调研与分析、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与服务。
三、加快绵阳会展经济发展的措施
就绵阳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和制约绵阳会展经济发展的因素,我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或措施: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会展业发展。会展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区位、场馆、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建议加快制定会展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会展业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整体布局和综合配套等进行规划,同时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使绵阳的会展业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前提下,以科博会为主导,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用绵阳30年的会展经验,推动绵阳会展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完善配套政策,加大会展业扶持力度。一是建议除科博会外,每年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引进大型品牌展会、扶持培育本地展会、会展人才培训和会展招商等,并把会展配套企业纳入支持范畴。二是建议先期在创新中心设立会展业产业孵化中心迅速引进和培育一批会展企业,在会展中心片区建设专门会展产业园,逐步形成完整的会展产业链条,实现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拉动,推动会展业纵深发展。三是建议由统计、商务等部门牵头,尽快完善会展业数据统计体系。同时,建议由税务部门牵头,借鉴其它地区办法,加强对产业链上会展企业的税务征收监管。
第三、整合配套资源,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一是建议加快完善会展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聚集人气、形成商圈。包括在会展中心周边适度规划、建设一批商住、公园等设施,加大草溪河滨水商业街、奥特莱斯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各种商业业态。二是建议整合、延伸附近公交线路到会展中心。在各类展会期间,开通涪城区、游仙区、经开区、科创区、高新区及周边乡镇至会展中心的公交专线,方便群众观展。三是建议宣传、城管、交通等部门利用媒体、户外广告牌、交通引导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我市举办的各类展会的宣传推广力度。及时将绵阳的会展给国家的贡献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给市民带来的利益在媒体上公布于众,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
第四、运用市场化,注重专业化。一是建议积极稳健推动科博会市场化。鉴于科博会对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平台载体作用,以及成熟展会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扶持周期,设置培育期、过渡期,逐年降低补贴标准,待科博会品牌和知名度得到市场充分认可、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后,财政再适时退出,全面推向市场。二是建议加强与科技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展会招商力度。建议科技、经信、商务、旅游、卫生、农业、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行业内知名展会来绵举办,推动更多有影响的专业展会落户绵阳,并加强与本地相关企业的对接,促进全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三是建议推动会展业产业链的培育,包括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
第五、成立会展行业协会。会展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和会展行业的纽带。建议由有实力、有实绩的会展企业组成绵阳市会展协会,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第六、推动创新发展。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组织化水平,健全展览产业链,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展览业服务体系。要完善展馆管理运营机制,制订公开透明场馆使用规则。深化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内国际展览业组织、行业协会、展览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
第七、优化市场环境。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对展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
第八、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展览业布局,培育一批品牌展会。落实财税政策,改善金融保险服务,提高参展办展便利化水平。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绵阳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放权给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场与社会,要彻底转变观念,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去换市场活力的“乘法”。会展应由市场说了算,走区域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会展之路。会展中心设科博会主会场,涪城、江油、三台等县、市、区设科博会分会场。
第九、要强化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文化意识。积极鼓励新产业,新业态,新展会模式不断涌现,整合发展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如充分挖掘李白文化、嫘祖文化、藏羌文化、文昌文化、科技文化、三国文化、沙汀文化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企联姻,文会互补,使展会内容更加丰富,规模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
第十、会展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发展新兴展览业态,将过去的线下为主打造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提升展会的效果和影响力。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惠民措施在展览业的应用。
第十一、走出去请进来。绵阳市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及成渝经济圈建设和全国经济建设加快会展业“走出去请进来”步伐,让更多的绵阳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促进展览业转型升级,稳步前进。
(一稿执笔:任德和 王华明 许登祥)
项目批准号:MY2015YB024 绵阳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