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以信息化带动民生 摸索体制创新的典型经验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6-01  发稿编辑:韩春梅

 

□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  卢时彻

一、城镇信息化战略的提出
近年来,城镇信息化受到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等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信息化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试点标准。设立了诸如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类型众多的试点示范工程。

显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城镇信息化上,这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特征。它导致了城镇成为中央和地方相结合,调动各方力量进行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从总体上看,城镇信息化实践是国家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城镇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自下而上摸索差异化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模式的三大特征。

首先,城镇信息化突出以城镇为中心的改革实践。按照我国的区划,城镇处在“条”、“块”的结合部,“纵”、“横”信息的交汇点。一方面较易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放宽政策,自下而上的先行先试;另一方面,作为体制改革的原型试点,城镇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备体制调整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典型性条件。为此,城镇在体制创新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从国家的立场看,城镇信息化强调从国情出发,自下而上地摸索制度创新的经验。正如我国民主革命的成功,不是依靠城市暴动,而是农村包围城市;经济改革的起点不是自顶向下的“冷却”疗法,而是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自下而上的扩展、完善的进程;城镇信息化突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只有通过对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不同地区的政策性试点,才有可能摸索出差异化的典型经验和相适应的体制模式。

城镇信息化实践的第三个特征是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改革。依据信息化在激活内需潜力,催生、引领体制机制优化的先导作用,我们可以立足改革的全局,将城镇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依此统筹城镇的发展思路,将电子政务对政策环境的建设,电子商务对城市产业链的提升,电子社区对民生需求的再组织有机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将以城镇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自下而上进行综合体制创新试点称为城镇信息化新特区战略。它是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情势下,国家应对体制调整的严峻挑战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
二、信息惠民工程在城镇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实施城镇信息化战略亟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是从城镇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角度,如何统筹关于智慧城市、宽带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等相对独立的理念和政策要求,确立实施的主线;
其二是从工程实施的角度,如何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统筹结构,对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多部门的协同服务;
其三是从开放政策的角度,如何确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动力机制,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模式。
总体上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路和综合的实施方案,而信息惠民工程《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覆盖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相对系统的解决方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的建国原则。“惠民”始终是人民政府一切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自然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
信息惠民工程的实施是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民生领域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以信息化为抓手,以社保、医保、教育、养老等各项惠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拉消费、促发展、惠民生的综合实践,我们可能探索一条将城镇信息化的各类相对独立的提法整合成以“惠民生”为主线的体系,在“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从城镇信息化战略的角度看,我们将信息惠民工程看作是城镇信息化的综合起动形态。它以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诉求为起点,以信息化为先导,构建一个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市场互动的相对完整的体系。
这一体系以“惠民生”为中心,整合城市政务业务、商务业务以及社区业务的多种需求,将地方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建设逐步纳入到“有序”的实践轨道;
这一体系强调统筹发展、协同作战。将中央各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与地方集中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整合相对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
这一体系强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统筹力度,以城市的统一平台为依托,推动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公共服务的多方协同合作,在对接中制度创新;
这一体系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突出多元参与、开发竞争的发展格局。
综上所述,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的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在城镇信息化战略中占有“先行工程”的特殊重要地位。
三、中国信息协会在服务信息惠民建设中的定位考虑
经多方交流和酝酿,中国信息协会于2014年底完成了下属“信息惠民分会”和专家委员会的全部审批手续。决定以社会中介组织的角色,倾全力做好信息惠民工程的服务工作。总的说,中国信息协会尝试在两个方面上参与信息惠民的研究和实践:
其一是组织业内专家深入各试点城市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践,综合研究惠民生的深层次问题,力争当好各试点城市的“外脑”;
其二是发挥“信息惠民分会”的桥梁作用,搭建联络各方的平台,不断总结交流经验,为各试点城市做好服务,共同探讨信息惠民工作健康发展之路。
由于中国信息协会与国家发改委及业内专家和部门联系广泛,具有研究重大问题的行业优势,自2008年以来,曾先后承担过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国家物资储备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信息安全协调司,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部门及省市的战略性的众多项目咨询和课题研究。其内容涵盖政策措施与体制研究、产业机构分析、经济预测评价、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方案、信息安全条例研究等多方面内容,受到业界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2014年5月21日,中国信息协会就“发展电子商务应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三大问题”和“网络贸易区建设方案研究”在中南海向汪洋副总理做了汇报,汪副总理对协会的建议非常重视。中国信息协会将努力发挥“外脑”的比较优势,做好信息惠民工程的各项研究工作,为试点城市、部门和企业献计献策,做好跨层次的各项咨询服务。
由于信息惠民工程的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难度,客观上对信息惠民分会的角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信息协会将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及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九部委批准的“中国信息化成果评选”等激励手段,发挥中介纽带的社会功能,倾全力参与信息惠民这一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工程,力求使自身成为这一新兴的系统化业务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摘自卢时彻会长在首届中国信息惠民大会上的讲话)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