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合作式社会创新与智慧民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25  发稿编辑:韩春梅

 

“跨界共创”或者说“合作式社会创新”,“互联网+公共服务”,“智慧民生”是本期的主题。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造的无穷可能。开放科技平台的案例中,通过将传统的一对一电话服务转换为多对多的互联网模式,科技帮助疏通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沟通渠道,提供非紧急公共服务的全程可追踪报告,帮助政务公开,鼓励了社区内互动合作解决社区问题,以一种创新了社区内互动合作解决社区问题,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民生福利。

我们看到,这场创新动动参与者众。像DC311的开发者seeclickfix为代表的公民创新型企业“civic startup”正在蓬勃生长。他们致力于解决来自特定社区的具体痛点问题,发动民众和社会组织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正在成为这场创新运动的推动者与生态缔结者。多个政府部门支持或赞助民生科技应用竞赛,将享有公共数据的政府机关和能建立应用的变革者、研发者以及终端消费者联结起来,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帮助企业寻找商机,帮助清费者和市民得到更好的市政服务。

将这些图景拼合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大趋势的形成,那就是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公众走一起,协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创运动(co-creation)。

何为合作式社会创新?简单来说是机构和民众为创造共同价值。这里的机构包括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及变革者等多个社会群体。他们本着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共同创造。这些项目特别关注潜力巨大、能创造社会共同价值的领域,如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健康、保健和营养;教育、学习和能力培养;管理,公共服务空间。创变者们由此得到奖励、认可、资金或是孵化,社会机构从中找到应对重要挑战的方案,广大社会则是这些创新方案的受益者。

共创的本质是价值链各利益相关方既有关系与角色的模糊,是一种生产和消费者之间新关系的建立,界限的模糊、重置。

以往作为服务和产品被动接受者的消费者,在很多情况下进入到服务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表面上,它是一种工作流程的改变,实质上,它是一种商运行模式、社会运转形式的颠覆。

这一共创现象兴起并非偶然,背后是商业与社会的代际变更,互联网的无远弗届。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识到,创造共同价值的社会创新方案必须来自多元的参与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越来越希望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张开触角,用众包众智的方式寻求创新人群体和创新解决方案。闭门创新的时代结束了,“体外孵化创新“成了大机构们寻找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保持竞争力的方式。

而本文中提到的开放数据模式,正是合作式社会创新平台的重要基础,是共创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类第三方合作式社会创新平台,到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到鼓励公开数据应用平台的兴起,我们看到的是更智能的机构、企业与政府、社会,我们看到一个正在形成的社区乃至世界大脑。

在商业与公共领域中,通过本期展示的案例,我们看到,通过建立数据开放的良性生态系统,政府、企业,民众因共创而共赢,最终提高了民生福祉。我们也看到,由于观感限制和标准不一,在中国的开放数据道路上,仍有不少阻滞。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然察觉到了其间的机遇与挑战。马化腾在不久前的两会提案上展望移动互联网将人与公共服务相连,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智慧民生”,用手机实现更便捷的医疗、打车、环保、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也指出因为在标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缺乏统筹,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民生的普及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他建议通过制订政府数据开放计划,推动公安交警、交通、医疗卫生、教育、信用、社保、地理等与民生相关的政务数据向全社会开放,实现数据共享应用,并引导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平台企业和机构基于这些数据开发更多的民生类应用,并反向将进一步采集到的数据开放给公共数据资源池,形成全社会开放大数据的氛围和良性循环。

马云把这种共创模式下生出的新商业模式叫做CtoB。他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称,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个用数据连接起来的世界,商业会是CtoB,而不是BtoC。
未来的商业不会将焦点放在体量上,会更多关注灵活性、敏捷性、定制化及用户友好度,而这些都会以数据为支撑。包括开放数据的良好数据生态系统,将是这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