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7-04 发稿编辑:景秀丽
6月27日,从日前召开的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设计概念性方案和主题陈列概念性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传来消息,北川地震纪念馆建设以“花祭”和“裂缝”两个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吸纳各自方案的优点,进行综合和优化设计。
根据省政府有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评审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设计方案和主题陈列概念性设计方案的请示》的批示精神,在6月22日至23日两天的评审中,省文化厅、省建设厅、省文物局、省地震局组织来自全国各地建筑、规划、文化遗产、博物馆学以及地震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全面评审了上海同济大学提交的北川地震纪念馆 “大地网格”、“轨迹”、“花祭”、“裂缝”、“守望故土” 5个概念性建筑设计方案,专家们围绕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立意、立面造型、内部结构、使用功能、装饰装修、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与环境协调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发表了真知灼见。一致赞同北川地震纪念馆概念性建筑设计,并以“花祭”和“裂缝”两个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吸纳各自方案的优点,进行综合和优化设计,并处理好建筑体量与北川中学遗址及周边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相得益彰。
同时,专家们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交的北川地震纪念馆主题陈列《山川永纪》概念设计方案,从主题定位、设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评审,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据介绍,北川地震纪念馆已确定选址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毗邻北川中学遗址。北川地震纪念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为纪念馆主建筑;二期工程为附属和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纪念馆的设计将遵循“自然、生态、科学、简朴”四大原则。任家坪北川地震纪念馆区将被打造成集祭奠、纪念、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集镇。据悉,北川地震纪念馆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出36套方案,后精简至14套。经专家论证,最终选出大地网格、轨迹、花祭、裂缝、守望故土等5套方案。
其中的花祭方案,设计采用最纯粹、最有力的表达形式,从羌族代表幸福吉祥的“羊角花”得到启发,大地裂开,升腾空中,凝聚为一朵洁白盛开的生命之花,这是对逝者的祭奠与缅怀、这是对生命的颂扬与生者的激励、更是对八方汇聚与希望重生的礼赞。其中的裂缝方案,通过下沉的坡道将人们引入地下,纪念之路如同一道裂缝,隐喻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伤害与裂痕。随着纪念之路的展开,感受到空间尺度处理上带来的精神震撼,释放压抑已久的哀伤,清理地震带来的伤痕与郁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