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着力强化八大支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12-01  发稿编辑:刘庆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提升了农民增收水平,创新了产业发展机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市也还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我们与全国和全省一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更好的地市相比,与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上台阶”和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突出,发展不平衡;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弱;三是产业基地分散,产业亮点少;四是利益联结不紧,产业链脱节;五是信息流通网络建设滞后,引导作用差;六是三农项目资金使用分散,效果不佳;七是工作深入不够,服务水平不高。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差距,也是我们的潜力,更是我们抓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工作重点。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市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要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必须着力强化八大支撑。


    一是选准和确立相对优势产业,为推进集约规模发展奠定基础支撑。根据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各地选准2-3个优势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和合理布局,加速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在发挥优势中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壮大特色产业。同时,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市场机遇和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业投资的政策机遇,发挥绵阳农产品资源大市的优势,认真筛选和包装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精品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二是科学编制产业的发展规划,为努力优化区域布局提供理性支撑。坚持以科技城为核心,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具体来说,就是以涪城、游仙、农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度假观光休闲、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与此同时,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绵三盐、绵梓两个丘区产业带;围绕精字做文章,着力打造绵江平、绵安北特色优势产业带。以北川、平武山区县和江油、安县的山区乡镇为重点,建设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筑牢生命支撑。鼓励产销联合,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互补。大力发展和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其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力探索,通过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抓住关键,切实解决产业链中的突出问题。


    四是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为不断增强带动能力建立主体支撑。突出重点,着力培育20家旗舰型龙头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完善机制,提升做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努力奋斗,未来三年打造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50家。整合资源、扩强做大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争取未来三年打造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1亿元的龙头企业60家。招商引资,发展新增一批龙头企业。争取通过三年奋斗,在全市新发展70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五是加强专合组织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完善组织支撑。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基层供销社、龙头企业、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农业科技人员等领办专合组织,扩大数量和规模,增强对当地农民的带动能力。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监督管理、指导,促进专合组织规范发展。以“一个良好的产业依托、一个灵活的运行机制、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五个一”标准,开展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带动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


    六是突出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为加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确立技术支撑。坚持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载体,围绕重点优势产业,推进专业村、镇建设,努力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加强耕地质量、农田水利设施、路网建设和电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强化产后处理能力,提高设施保障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规划建立1万亩以上的产业核心示范园区,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七是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农产品流通市场开拓打造平台支撑。紧紧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发展完善市场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实现流通增值。重点建设好蔬菜、水果、水产、农资等专业批发市场。按照产品、产业组建各类合作组织,促进合作组织、加工企业与农民结成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引导农民运用市场机制,与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同时,依托各级政府信息中心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发布方式,提高覆盖面和利用率,有效指导产业发展。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市场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农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连锁店的绿色通道,扩大市场占有率。


    八是搞好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为促进产业化加快发展健全保障支撑。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整合使用好农业各种扶持资金,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探索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流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坚持目标、计划、任务、资金相统一,为重点产业发展搞好服务,确保稳定有序推进。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做到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干预,提高行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进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真正把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