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市83万多因灾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就业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11-08  发稿编辑:刘庆

    我市高度重视灾后就业稳定工作,把促进就业放在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就业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广辟就业渠道等措施,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稳定。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83.24万名受灾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5·12”特大地震造成我市18.78万城镇劳动者、64.46万农村劳动者瞬间失业,新产生“零就业家庭”1.4万户,城镇登记失业率达25.11%。为保证灾后就业稳定,绵阳市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严格实行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使就业援助工作真正形成了政府统一部署、领导亲自负责、部门积极配合、各级齐抓共管的机制。


    “5·12”特大地震后,我市及时制定出台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政策,将城乡受灾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并制定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等政策,对农民工回乡就业、自主创业的给予政策扶持;对参加了失业保险的企业,给予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岗位补贴范围等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针对灾后应急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培训阵地前移,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开设流动帐篷培训班,积极开展短期岗位培训,帮助受灾失业人员掌握基本技能,尽快就业。地震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具体政策,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卫生防疫、安全保卫、废墟清理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截至今年10月底,仅公益性岗位就安置受灾失业人员3.04万人,解决“零就业”家庭7630户。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吸纳持《就业援助证》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对企业吸纳持《就业援助证》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针对灾后全市有45万户农房需要重建的情况,我市相关部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房建设,实现就地务工、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好对口援助转移就业。据统计,全市灾后有10多万人在本地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刘庆  凌锋)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