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让司法阳光普照灾区每个角落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9-15  发稿编辑:刘庆

——北川法院灾后审判工作纪实

    “5·12”大地震,北川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地震中,北川法院人员伤亡惨重、办案设施尽毁、案卷材料被埋,成为全国政法系统损失最重的部门之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北川法院全力投入抢险抗灾、灾后重建和维护稳定工作。震后第一时间得到了各级党政、各级法院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原安县县址安昌镇附近一驾校内搭建板房50间,设立了临时办公点,组建了帐篷法庭和板房法庭 。从此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幸存的16名干警在这个“板房之家”迅速开展审判和重建工作。


    服务大局抓重建


    灾后的北川因地震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涉诉涉法上访成为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北川法院将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纳入各庭室处队工作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分工协作的信访工作格局。完善院长接访制度,建立“四定一包”信访工作责任机制。对重点、难点及上级督办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做到包接待、包督办、包落实、包稳控,一包到底。推行判后释疑制度。坚持把服判息诉、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庭前析法、判后释疑制度,对裁判中有关程序适用、证据认定、裁判理由等当事人存在疑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并在裁判文书后附相关法律条文,最大限度地减少缠诉、缠访等不和谐因素。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避免矛盾激化引发民事转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或集体上访事件。共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0件,通过疏导化解工作,息诉19件、息访18人。“5.12”大地震后,特别是因地震诱发的异地安置受灾群众问题、土地占用问题、财产征收征用问题、行政许可问题等矛盾突出,成为影响灾后重建的不稳定因素。对此,北川法院认真开展了法律政策研究,及时向县委、政府建言献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主动配合做好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工作。设立了法律咨询处,接受灾区群众法律咨询,共接待、解答群众咨询相关法律4200余人次。


    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从受案情况中发现的与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的案件而又于法无据或者经审判将会引发更多更大的社会矛盾的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向党委、人大报告,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达成共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对审判工作中处理涉灾案件遇到的法律障碍组织专人进行调研,积极配合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开展涉灾案件调研工作,使审判工作更加有利服务于灾后重建。


板房响起法槌声


    2008年7月13日,北川法院在板房临时法庭敲响灾后“第一槌”。一年多来,共受理各类审判执行案件729件,比2007年度的400件增加55%;全年结案636件,结案率为87.3%。其中:震后受理案件530件,占受案总数的72.7%;结案566件,占震后受理案件总数的89.1%。


    震后的北川,各类刑事案件频繁发生,北川法院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将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涉及灾后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性、多发性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及时审理,坚决依法从重惩处。并于2009  年1 月 22日在案发地擂鼓镇依法对邓某某、蕫某、王某等盗窃一案进行公开宣判,震慑一方,有力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努力把“打击、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刑法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对主观恶意小、犯罪情节轻微、在抗震救灾中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被告人,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如被告人张某某、焦某某、王某某、粟某某等诈骗一案,对在地震中积极参与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三名被告人,依法宣告了缓刑。


    地震前,全院共有110余件民事、执行案件未结案;地震时,绝大部分审判、执行法官遇难,所有案卷材料被毁;地震后,涉及财产分割、救助金分配等案件大量涌入法院。为平息矛盾纠纷,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灾区社会和谐稳定,北川法院于2009年6月5日发出了没有院印的公告,要求震前未结案件的当事人到法院登记备案,并向社会承诺,从6月30日起全面受理各类案件,恢复各项审判职能。准确把握灾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对涉及灾区人身、财产关系的婚姻家庭、继承、抚养赡养、救助金分配、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案件,积极受理,及时审理,尽快解决因地震造成的相关人身和财产权利义务关系变化而带来的群众诉求。对因涉灾不适宜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途径解决的案件,认真做好当事人的疏导化解工作,平息社会矛盾。据统计,震后,北川法院共办理涉及抚慰抚恤金、救助金分配案件230件,涉案标的350余万元。加大调解力度,力促案结事了。在办理民商事案件中,始终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思想,将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庭中调解有机结合,针对涉灾案件错综复杂、又大多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现实情况,采取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工作,找准调解的突破口,促成当事人互谅互让,努力实现案结事了。震后审结的566件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441件,调解率达到79%。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